[发明专利]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7745.8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3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润;具本娥;李花贞;李守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政润;具本娥;李花贞;李守镐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兵;田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减弱 肥厚 疤痕 减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张力作用的伤口部位粘贴具有不同厚度或不对称大小的膜,使传达到伤口部位的张力通过膜来实现分散和去除,可以防止张力引起的伤口部位张开并减少疤痕产生的肥厚性疤痕减少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膜粘贴在张力作用的伤口部位,使传达到伤口部位的张力通过膜来实现分散和去除,可以防止张力引起的伤口部位的张开并减少疤痕产生的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9月8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1535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所有内容都包括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是由于包括烧伤的外伤或手术而在外皮损伤后出现在皮肤上的一种疤痕,是指由于受损皮肤周面的紧张而凸出产生疤痕并变宽。
即,当皮肤发生损伤时,发生炎症而将受损的皮肤去除,随着细胞增殖使损伤的皮肤愈合。此时,根据外伤的大小,细胞增殖的增殖程度就会发生变化,当在外伤部位产生额外的张力时,产生的张力就会进一步扩大外伤部位间隔并增加细胞增殖的范围,导致外伤部位的过度细胞增殖,张力去除后,过度增殖的细胞就会从皮肤表面向外侧突出,从而引起美容方面的问题。
治疗肥厚性疤痕的现有方法有:连续涂抹软膏、或通过切割来去除疤痕部位、或通过压力袜来压迫使疤痕无法凸出。所述涂抹软膏的方式在外伤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创伤的情况下,由于根据形成位置对创伤部位有张力作用,因此不适合用于减少疤痕产生。另外,切割是在外伤治愈后额外施加的事后方式,是与在事前将疤痕产生最小化不同的方法。此外,压力袜主要用于手术引起的创伤部位,作为一种通过压迫包括创伤部位在内的较大部位来限制移动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程度减少疤痕的作用,但是在如腹部一样反复膨胀和收缩的部位,尽管它可以限制膨胀程度,减少传达到创伤部位的张力,但当穿戴者由于呼吸或摄入饮食而使腹部胀起时就会带来相当的排斥感。
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第20-0288594号(2002.08.29注册;以下称作“现有文献”)提出一种防止伤口张开的创可贴。所述现有文献可以防止伤口张开,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构成:创可贴,其由只能向某一个方向拉伸的材质构成;水溶性抗生素,其涂布在所述创可贴的外部,以保护伤口部位并灭菌,且通过伤口部位流出的血液来融化,以恢复创可贴的弹性;以及,粘合剂,其涂布在所述创可贴的周围,使创可贴粘贴在伤口部位。
然而,由于所述现有文献没有考虑作用在沿长度方向形成的伤口两侧的张力大小的差异,所以由于不均等的张力而创可贴的某一侧部位传达到大的张力,创可贴上不均等地传达张力,从而可能发生歪斜,并且创可贴的形态变形就会传达到其附着的组织的紧张度,从而产生伤口的张开或由不均匀紧张度导致的疤痕。
因此,需要一种新方式的疤痕减少方法,该方法是即使在伤口的两侧发生不均等的张力,也可以减弱张力并降低作用在伤口部位的紧张度,从而减少疤痕。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以粘贴在伤口部位的膜形态,将作用于伤口部位的张力重新分配或减小,使伤口部位的组织紧张度最小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该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包括:膜主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粘贴部,其涂覆在所述膜主体,使所述膜主体粘贴到伤口部位,所述膜主体的厚度不均一地形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膜主体为距伤口部位越远,厚度逐渐减小。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该张力减弱式肥厚性疤痕减少膜包括:膜主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粘贴部,其涂覆在所述膜主体,使所述膜主体粘贴到伤口部位,所述膜主体的两侧以伤口部位为基准不对称地形成长度或面积中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政润;具本娥;李花贞;李守镐,未经李政润;具本娥;李花贞;李守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7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双特异性磷酸酶12(DUSP1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A20结合的核因子抑制蛋白1(ABIN1)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A20结合的核因子抑制蛋白2(ABIN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线粒体相关核糖体GTP酶1(MTG1)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序列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2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3(ACE3)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6(GAS6)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 京尼平苷在制备防治心肌肥厚的药物中的应用
- miRNA在检测心肌肥厚及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