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和带外部气体阻隔部件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7576.8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智子;伊藤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加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47/024 | 分类号: | B01J47/024;B01J39/04;B01J39/20;B01J41/04;B01J41/14;B01J4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状 物质 精制 方法 外部 气体 阻隔 部件 离子交换 树脂 填充 | ||
一种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工序,其将水湿润状态的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筒式容器,得到填充有含水率降低前的该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含水率降低工序,其降低上述筒式容器内的上述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直至含水率降低后的上述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A)成为上述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B)的90~97%;初期排放工序,其向填充有含水率降低后的上述大孔型或多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上述筒式容器内通入未精制的上述非水液状物质,从上述筒式容器内排出初期排放废液;以及精制工序。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可减少初期排放中使用的非水液状物质的量的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除去非水液状物质中的杂质的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
【背景技术】
作为除去非水液状物质中的微量金属的技术,已知有以下精制方法: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筒或柱中,直接在筒或柱内部通入作为被处理液的非水液状物质,得到精制后的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精制方法1);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筒中,进一步设置覆盖其的收纳容器,在作为被处理液的非水液状物质通过筒与收纳容器之间后,通过筒内部,得到精制后的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方法(精制方法2)。
作为精制方法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使非水液状物与水分含有率为3~30%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而除去金属离子等的精制方法。专利文献2中,报告了使非水液状物与水分含有率小于3%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水分含有率为30%以下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而除去金属离子等的精制方法。专利文献3中报告了以下方法: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至水分含有率5%以下,将干燥用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于柱中,通入非水液状物质,由此精制非水液状物质。
作为精制方法2,例如,专利文献4中,报告了作为用于从有机溶剂中除去铬的精制器件的包含用于向圆筒状壳体内填充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树脂容器的精制器件及使用方法。
并且,在使用前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内通常填充有水湿润状态的离子交换树脂。
另一方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精制的非水液状物质要求降低杂质浓度并被高度精制,因此在非水液状物质中水分与金属离子同样也成为杂质,因此要求极低的含水率。
例如在进行水分浓度为数百ppm以下的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的情况下,即使使用干燥离子交换树脂,也会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内部的细孔在非水液状物质中溶胀而使残留在细孔内的水分子溶出,或者与离子交换基团水合的水分子通过离子交换而溶出,由此使处理液中的水分浓度比被处理液增加。因此,为了使用未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筒进行非水液状物质的精制,需要在进行精制之前,在筒内通入非水液状物质,使其与填充于筒内的离子交换树脂接触,由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的水分的初期排放工序。
作为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的方法,例如可使用专利文献3中报告的热干燥、减压干燥。然而,在通常的热干燥、减压干燥中,在干燥工序和将干燥状态的离子交换树脂转移至筒或柱的工序中,与金属接触或者与含有金属、微粒的大气接触会成为杂质混入离子交换树脂的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13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13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49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758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加诺株式会社,未经奥加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7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