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请求复用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56693.2 | 申请日: | 201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夏鹏飞;权荣训;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郑乐;臧建明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请求 系统 方法 | ||
一种用于操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类型不是波束故障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BFRQ),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从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子集中选择的,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随机接入资源与服务所述UE的通信波束相关联;以及所述UE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中向接入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请求。
本发明要求2018年5月3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请求复用的系统和方法”的第15/970,426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又要求2017年9月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请求复用的系统和方法”的第62/555,47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这两个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系统和方法,在具体实施例中,涉及一种用于请求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例如在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以启动服务或进程。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向接入节点发送调度请求,以请求接入节点为UE分配一个或多个网络资源,从而允许UE进行传输。
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请求,在许多实施方式中,每个不同请求通过仅专用于该请求的资源来传送,从而导致有价值的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提高请求传送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请求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计算机实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UE检测到第一请求的第一请求类型不是波束故障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BFRQ),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述UE选择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从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子集中选择的,所述第一子集中的随机接入资源与服务所述UE的通信波束相关联;以及所述UE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中向接入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请求。
可选地,在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检测到第二请求的第二请求类型是BFRQ,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述UE选择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用于传输所述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二子集中选择的,所述第二子集中的随机接入资源与服务所述UE的所述通信波束没有关联;以及所述UE在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中向所述接入节点传输所述第二请求。
可选地,在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互斥。
可选地,在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是调度请求类型、切换请求类型、波束管理请求类型、波束细化请求类型、波束跟踪请求类型或功率控制请求类型。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接入节点的计算机实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接入节点在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上接收UE的第一请求;以及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与服务所述UE的通信波束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接入节点确定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资源是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子集中的成员,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述接入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请求的请求类型不是BFRQ。
可选地,在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节点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上接收所述UE的第二请求;根据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与服务所述UE的所述通信波束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接入节点确定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是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二子集中的成员,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述接入节点确定所述第二请求的请求类型是BFR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