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4140.3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3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藤山聪子;菅原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水电 | ||
锂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过渡金属化合物X,所述锂过渡金属化合物X为选自由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及磷酸过渡金属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并且,Mn在含有的过渡金属元素中所占的比例为0摩尔%以上且小于50摩尔%,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下述式(1)表示的硼化合物。式(1)中,n表示1~5的整数。M+表示Li+离子或H+离子。n为2~5的整数时,多个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本涉及锂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二次电池已作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或电动汽车、电力储存用的电源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最近,可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高容量且高输出功率并且能量密度高的电池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大。
锂二次电池例如包含含有可吸藏释出锂的材料的正极及负极、以及含有锂盐和非水溶剂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
以往,已对包含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也被称为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等)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中,在以锂、或锂合金为负极活性物质、以二氧化锰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液电池中,作为对在使放电容量的大部分已被放电后的电池长期放置并想要再次使用的情况下、或者在作为存储器备用电源而以数μA左右的低电流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内电阻的上升进行抑制,能得到良好的电池性能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公开了下述的非水电解液电池,其由包含锂或锂合金的负极、以二氧化锰为主体的正极及非水电解液构成,该非水电解液以0.01摩尔/升以上且0.5摩尔/升以下的比例包含锂硼氧化物。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保护正极活性物质以使其免受氢氟酸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公开了下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是具备在非水溶剂中包含LiPF6作为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非水电解液包含硼酸锂。专利文献2中,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公开了使用锰酸锂的实施例。
另外,专利文献3中,作为即使在夏季的汽车内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使用、或被保存的情况下,也能维持高电池容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公开了下述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中,以锂锰复合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以锂、锂合金或可逆地吸藏、释出锂的碳材料为负极活性物质,在非水电解液中包含0.01摩尔%以上且2摩尔%以下的锂硼氧化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8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71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366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3中,均公开了具备包含过渡金属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元素的主体为Mn(锰))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包含四硼酸锂(Li2B4O7)的非水电解液的组合的电池。
然而,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查明对于具备包含过渡金属化合物(其中,过渡金属元素的主体为Mn)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包含四硼酸锂(Li2B4O7)的非水电解液的组合的电池而言,有时保存后的电池电阻升高。
本公开文本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存后的电池电阻得以减小的锂二次电池、及能减小锂二次电池的保存后的电池电阻的非水电解液。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上述解决课题的手段包括以下的方式。
<1>锂二次电池,其具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4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