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0929.1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3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影浦淳一;小林亮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C01G53/00;H01M4/50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以及 | ||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多个凝聚而成的二次颗粒,上述二次颗粒具有形成于内部的空隙和连接上述空隙与上述二次颗粒的表面的贯穿孔,其满足规定的条件(i)~(ii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锂二 次电池。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222627号主张 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锂复合金属氧化物被用作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不 仅已经在手机用途、笔记本电脑用途等的小型电源中进行实用化,而且在 汽车用途、电力储存用途等的中型和大型电源中也正在推进实用化。
为了进一步扩展锂二次电池的用途,正要求电池特性更优异的锂二次 电池。例如,特别是从抑制电池特性与高速率放电相伴地在充放电循环中 劣化的目的考虑,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其 具有由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多个集合而成的二次颗粒在内部具有 中空部的中空结构,并且由二次颗粒外部向内部形成有贯穿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90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锂二次电池的速率特性,就由专利文献1所述 的方法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来说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速率特性优异的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上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锂 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锂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包括下述[1]~[8]的发明。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包含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一次 颗粒多个凝聚而成的二次颗粒,上述二次颗粒具有形成于内部的空隙和连 接上述空隙与上述二次颗粒的表面的贯穿孔,其满足所有下述(i)~(iii)。
(i)在上述二次颗粒的截面中,被上述截面的外缘所包围的图形的上 述图形的短轴长B与长轴长A之比(B/A)为0.75~1.0。
(ii)露出至上述截面的上述空隙的总面积与上述图形的面积的比例为 2.0%~40%。
(iii)露出至上述截面的上述空隙之中存在于上述二次颗粒的中心部的 空隙的面积与露出至上述截面的上述空隙的总面积的比例为60%~99%。
其中,上述长轴长为在上述图形中从上述图形的重心位置通过的上述 图形的直径之中最长的直径,
上述短轴长为在上述图形中从上述图形的重心位置通过的上述图形的 直径之中最短的直径。
在假定出当将上述图形的面积设定为S时以上述图形的重心位置为中 心、以由下述式算出的r为半径的圆的情况下,上述中心部为被该圆包围的 部分。
r=(S/π)0.5/2
[2]根据[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上述二次颗粒 在上述中心部中的空隙率为15%~50%。
[3]根据[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上述二次 颗粒在上述表面部中的空隙率为0.10%~10%。
(其中,上述表面部为在上述图形中除去了上述中心部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0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