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连接两个介质引导元件的带公差补偿的柔性联接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7699.3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4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阿克塞尔·弗拉赫;哈拉尔德·克里德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蒂泰克MGW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2 | 分类号: | F16L27/02;F16L27/12;F16L37/14;F16L37/50;F16L4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凯;周林蓉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连接 两个 介质 引导 元件 公差 补偿 联接 | ||
披露了一种带公差补偿的联接元件(1),该联接元件柔性连接用于引导介质的两个元件,该联接元件具有可以以流体引导的方式捕获式地彼此连接的两个部件(2,3),其中该第一部件(2)能够抵靠该第二部件(3)进行平移、转动或万向倾斜的移动。因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改进开篇所述类型的公差补偿联接元件(1),其方式为使得可以使用具有高强度但低弹性需求的材料。此问题通过以下事实得以解决,即该捕获连接件(7,8)具有开槽式卡环(8),该卡环穿过该第一部件(2)的开口(6)而接合并且在该第二部件(3)的凸起部(7)的后方,从而防止这两个部件(2,3)被完全拉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公差补偿的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柔性连接用于引导介质的两个元件、尤其将一个管道或软管柔性连接至另一个管道或软管或连接至组件,该联接元件具有用于与第一元件连接的第一部件、以及用于与第二元件连接的第二部件,其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具有用于捕获连接件的装置,并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具有共同的纵向方向,并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能够在该共同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以平移的方式移动,和/或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能够围绕该共同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转动,和/或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能够垂直于该共同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万向地倾斜。
背景技术
为了输送介质(例如,流体、气体、或其他糊状介质),使用例如管线、软管、管道等。这些管件可以附接至彼此或者例如附接至组件,以便实现介质的流动。例如,在汽车行业中,以这种方式传导流体,例如燃料、油、添加物质和冷却剂或气体(例如,充入空气)。
使用联接件来产生这样的连接或这样的附接。所述联接件用于元件的牢靠、永久且不透介质的连接。
考虑到制造,所述管线的路线受到可以根据应用(例如,车辆中的安装空间)可允许的较大或较小的大小的公差影响。因此可以使用在这种应用的最小和最大公差大小内的管线。
根据应用,公差大小以此方式被确定成确保管线的路线不受可允许公差的损害,例如与邻近部件相碰。此外,尽管存在可允许公差,但是必须保持针对管线的紧固点(支撑点)以确保这些紧固点例如在发动机上与配合位置(拧接点)相一致。
DE 10 2014 211 844 A1披露了一种所讨论类型的联接元件,该联接元件具有用于捕获连接的闩锁连接件。在此,该闩锁基于可以卡扣到位的闩锁元件。所述闩锁元件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弹性,使得这些闩锁元件不会因为被卡扣到位而折断。为此目的,需要相对高质量的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增强的PA 6.6),这会导致相当大的成本,因为虽然只有闩锁元件需要具有高强度的对应弹性,但是整个联接元件是由这种材料生产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改进开篇所述类型的公差补偿联接元件,其方式为使得可以使用具有高强度但低弹性需求的材料。
此问题通过以下事实得以解决,即该捕获连接件具有卡环并且该第一部件具有与该卡环对应的、至少部分地径向地环绕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该第二部件具有至少部分地径向地环绕的至少一个凸起部(Wulst),其中在该连接件组装好的状态下,该卡环穿过该第一部件的开口而接合并且倚靠在该第二部件的凸起部的后方,其方式为使得该第一部件抵靠该第二部件进行平移、转动或万向倾斜的移动,但是防止这两个部件被完全拉开。
这种布置具有如下优点,即不需要闩锁突出部。因此部件的相应弹性是不必要的,从而即使是高强度的材料也不存在对弹性的特别要求。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该卡环被设计成使得其能够径向向外地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从该第一部件的开口中移除。
这个设计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件能够被再次释放。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该第二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开口,通过该开口能够观察该卡环的正确配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毫无问题地检查该联接元件的可靠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蒂泰克MGW有限公司,未经康蒂泰克MGW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7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