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7771.4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神足昌人;吉田直刚;安井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317 | 分类号: | H01M50/317;H01M50/204;H01M50/289;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为了在不改变电池单体的构造的前提下阻止排出气体自电池单体的非排气侧端面喷射,针对电池模块(100)而言,利用电池保持件(2)将多个电池单体(1)固定于固定位置,在所述电池单体(1)中,将设有排出阀(5)的排出口(6)的端面设为排气侧端面(10),将与排气侧端面(10)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设为非排气侧端面(11),在电池单体(1)的排出口(6)连结有排出管道(7),此外,在与电池单体(1)的非排气侧端面(11)相对的位置处配置有用于对非排气侧端面(11)的因内压导致的变形进行阻止的止挡件(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该电池单体具备排出阀,该排出阀在内压高于设定值时开阀而阻止内压上升,从而防止电池的外包装壳在异常的内压的作用下被破坏,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排出阀打开的状态下能够自排出管道正常地排出高温气体、异物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的内压有时会因使用时的充放电的电流值、外部的条件而异常地升高。内压的异常的上升成为电池壳被破坏的原因,因此,为了防止该弊病,开发了一种具备在设定压力的作用下开阀的排出阀的电池单体。在具备该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中设有用于将自开阀后的排出阀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道。排出管道与排出阀的开口部相连结而将自开口部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向外部引导并排出。(参照专利文献1)在以上的电池模块中,能够将自排出阀排出的排出气体向外部排出,从而防止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向电池模块内部喷射的弊病。但是,针对电池单体而言,根据电池的构造、使用环境的不同,在内压异常地升高的状态下,有时排出阀以外的部分会被破坏而喷射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特别是,在为了增加充放电容量而在电池壳内以很高的密度压入电极的电池单体中,高密度的电极会阻碍内部的气体的流通而成为使气压不均匀的原因。
此外,近年来也开发了一种在外壳罐的底面的局部设置环状的薄壁部而设为排出阀的电池单体(参照专利文献2)。
针对该电池单体而言,在与封口板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即外壳罐的底面设有由薄壁部形成的排出阀,因此,在内压异常地升高时,能自外壳罐的底面侧排出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从而不自封口板侧进行排出。针对该电池单体而言,在设于外壳罐底面的排出阀的开口部连结有排出管道,设为将自外壳罐的底面侧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构造从而组装成电池模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0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69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针对在排出阀的开口部连结有排出管道的电池模块而言,能够正常地将自开口的排出阀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向外部排出。但是,在电池单体的内部产生的内压的不均衡在内压上升至设定压力的状态下会成为使排出阀以外的部分破损的原因。例如,在包括在外壳罐的底面设置薄壁部来作为排出阀的电池单体在内的电池模块中,将底面设为用于进行排出气体的排出的“排气侧端面”,使排出管道与该端面相连结,但由于在与底面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面即封口板侧没有排出阀,因此将其设为“非排气侧端面”而不设置排出管道。但是,在电池单体的内压异常地升高从而使设于底面侧的排出阀开阀的状态下,非排气侧端面即封口板侧有时会被破坏而喷出高温且高压的排出气体。特别是,电池单体设为通过弯边构造、激光焊接而将封口板固定于外壳罐的开口部的构造,因此难以实现与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制作的外壳罐的底面相匹敌的强度,在内压异常地升高的状态下,无法完全消除封口板侧即非排气侧端面的破损。特别是,在为了增大充放电容量而使内部的电极密度很高的电池单体中,内压的不均衡也成为使非排气侧端面破损的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7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