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头、预制光纤、适配器、光纤盒及光纤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7165.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6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祁彪;李秀鹏;熊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接头 预制 适配器 连接 组件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头,包括主轴、连接件及锁紧帽,主轴包括首端和远离首端的末端,主轴具有自首端延伸至末端的贯穿孔,连接件固定连接首端且部分收容于贯穿孔,锁紧帽包括密封部及连接于密封部一侧的连接部,密封部转动连接于首端的外侧,连接部位于首端远离末端的一侧,连接部用于在连接件插入适配器时部分收容适配器,连接部的内侧设有锁紧凸块,锁紧凸块用于在锁紧帽相对适配器旋转第一角度时,与适配器的锁紧槽相扣合,第一角度小于或等于90°。上述光纤连接头安装简单、用时短。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预制光纤、一种适配器、一种光纤盒及一种光纤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头、预制光纤、适配器、光纤盒及光纤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为降低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网络的入户段线缆布放过程的操作难度,业内人士采用光纤预连接产品实现入户光纤与分纤盒及用户终端盒的连接。光纤预连接产品中的入户光缆两端做好了光纤连接头,在对应的分纤盒和用户终端盒上也做好与之相匹配的光纤适配器。在入户段线缆布放过程中,只需将入户光缆两端的光纤连接头插入到相应的分纤盒和用户终端盒上的光纤适配器上即可。
传统的光纤连接头和光纤适配器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彼此锁紧。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光纤连接头在锁紧和拆卸过程中旋转多圈,操作麻烦,并且容易因操作人员的手工扭紧力不足导致锁紧不到位、易松动,造成光纤连接头与光纤适配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头、一种应用所述光纤连接头的预制光纤、一种适配器、一种应用所述适配器的光纤盒及一种光纤连接组件。所述光纤连接组件的光纤连接头和适配器的拆装过程简单、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头。包括主轴、连接件及锁紧帽。所述主轴包括首端和远离所述首端的末端。所述主轴具有自所述首端延伸至所述末端的贯穿孔。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首端且部分收容于所述贯穿孔。所述锁紧帽包括密封部及连接于所述密封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密封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首端的外侧。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首端远离所述末端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用于在所述连接件插入适配器时部分收容所述适配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设有锁紧凸块。所述锁紧凸块用于在所述锁紧帽相对所述适配器旋转第一角度时,与所述适配器的锁紧槽相扣合。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或等于9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光纤连接头的所述锁紧帽设有所述锁紧凸块,所述锁紧凸块能够与适配器的锁紧槽在相对转动后彼此扣合,因此所述光纤连接头能够与对应的所述适配器通过旋转扣合锁紧方式实现连接,所述光纤连接头与所述适配器的安装及拆卸动作简单、用时短,并且两者连接后的稳定性高,不易松动,所述光纤连接头与所述适配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过程可靠。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轴还包括位于所述首端与所述末端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具有朝向所述末端的第一限位面。所述锁紧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密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第二限位面。所述光纤连接头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密封部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呈远离彼此的趋势,所述锁紧帽具有向靠近所述主轴的所述末端移动的趋势,因此当所述锁紧帽与所述适配器相连接时,所述锁紧凸块能够稳定扣合所述适配器的所述锁紧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适配器彼此固定,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头与所述适配器的连接关系可靠,防震、防松的效果好。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底座及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底座的一端插入所述贯穿孔。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子固定于所述连接底座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连接底座可以同时安装有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子,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头可以适用于更多种不同需求的预制光纤中,所述光纤连接头的适用性较佳。所述连接底座同时安装有多个所述连接端子时,所述光纤连接头的端口密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7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给药器具
- 下一篇:用于有机电子材料的新型取代苯并萘噻吩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