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5721.2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松田健二;高森爱;早川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76;C08G18/10;C08G18/12;C08G18/40;C08G18/42;C09J175/06;C09J193/04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辉;杨仁海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熔粘合剂 湿固化 粘合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耐热性 嵌段共聚物 异氰酸酯基 层状产品 异戊二烯 增粘树脂 苯乙烯 末端处 重量份 粘结 固化 平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始粘合强度、固化后粘合强度和耐热性等具有优异平衡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以及用所述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粘结的层状产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一种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其包含在末端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基于苯乙烯‑异戊二烯的嵌段共聚物(B),和增粘树脂(C),其中以(A)和(B)总共100重量份计,所述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包含25至64重量%的(A)。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巴黎公约第4条,本申请要求2017年5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06258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
背景技术
热熔粘合剂用于多个领域中,例如建筑内部材料(或建筑材料领域)和电子材料领域。从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易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备受关注。
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的实例包括粘合剂,该粘合剂包含在末端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用通常为加热和熔化状态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涂布基板和粘合体(adherend)中的至少一个,并将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冷却和固化,从而初步粘结在一起。然后,用空气中的湿气交联异氰酸酯基,并且通过湿固化增加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分子量,从而提高了粘合强度、耐热性等。
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所需的性能之一是初始粘合强度。为了提高初始粘合强度,在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中混合增粘树脂以提高基板上的初始可湿性(wettability),或在热熔粘合剂中混合热塑性树脂以提高初始聚集力等。
然而,增粘树脂和热塑性树脂并不总是与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有足够的相容性,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是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的主要组分。
再者,在操作方面也存在问题,因为在涂布后直到湿固化型热熔树脂固化所用的时间(开放时间)太短,操作困难,并且因为粘合剂的粘度变得太高,难以涂布。
专利文献1-3各公开了一种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其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热塑性树脂。所有文献中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包括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基于苯乙烯的共聚物。下文将具体描述专利文献1-3的公开内容。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主要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热塑性橡胶组合物组成的反应性热熔粘合剂组合物(权利要求1)。在专利文献1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中,通过使用具有6个或更多个碳的长链聚醚的预聚物制备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改善了与热塑性橡胶组合物的相容性,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的相容性、湿固化性和粘合性的反应性热熔粘合剂组合物。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嵌段共聚物(实施例1)、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比较例1)等作为热塑性橡胶。
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包含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基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橡胶等的反应性热熔粘合剂组合物中,通过使用聚酯多元醇作为聚醚组分用于合成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在50–60℃下,初始粘合力得到改善而粘合力没有显著降低。在文献2中,公开了SBS嵌段共聚物(实施例1)、SEBS嵌段共聚物(实施例2)等作为基于苯乙烯的共聚物橡胶。
文献3公开了,在主要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热塑性橡胶组分组成的反应性热熔型粘合剂中,通过使用在两端具有羟基的饱和烃多元醇,与热塑性橡胶组分的相容性变得充分,韧性和耐候性(包括不发黄)得到改善。在专利文献3的表1中,公开了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作为热塑性橡胶组分。基于总共100重量份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SIS,混合19至35重量份的SIS。
在专利文献1、2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中,初始粘合强度与耐热性的平衡较差。在文献3的湿固化型热熔粘合剂中,初始粘合强度极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5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