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5683.0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9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小泉信;田中利夫;春名俊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8/15;B01D53/22;B01D53/26;F24F6/00;F24F7/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气 系统 | ||
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供气通路(P3),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的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所述供气通路(P3)具有与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进行室内换气的换气系统已为人所知。作为这种换气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边使室内空气循环边去除二氧化碳的换气系统。
如同一文献的图2所示,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所述室内空气通路取入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并且使该室内空气再次朝室内空间循环。在室内空气通路中设置有二氧化碳去除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具有用于吸收或吸附对象气体的药剂(例如,液体胺类、固体胺类或者活性碳等)。当室内空气通过二氧化碳去除装置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药剂吸收或吸附,从而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去除。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能够减少室内空间的换气量。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54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换气系统中,为了去除对象气体而使用了药剂。因此,若要利用该药剂连续去除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药剂的吸收能力或吸附能力就会马上下降。其结果是,需要更换药剂或者恢复药剂的能力,这将会增加运行成本和初期成本。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又能够长期去除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换气系统。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气系统包括室内空气通路P1、至少一个渗透膜单元30和供气通路P3,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具有流入端及流出端,所述流入端及所述流出端分别与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连通,所述渗透膜单元30具有渗透膜35,所述渗透膜35供对象气体透过,并将已透过的对象气体朝室外空气释放,其中,所述对象气体包含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所述供气通路P3具有与所述室外空间O连通的流入端、和与所述室内空气通路P1中的所述渗透膜35的下游侧连接的流出端。
在第一方面中,成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间R中的室内空气由室内空气用风扇21取入室内空气通路P1。在渗透膜单元30中,对象气体(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移动,所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具体而言,室内空间R中的室内空气的对象气体的浓度大于室外空间O中的室外空气的对象气体的浓度。这是因为受存在于室内空间R中的人、其它物体的影响,而使得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变大之故。因此,在渗透膜单元30中,借助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和室外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分压之差(分压差),而使得对象气体有选择地透过渗透膜35。即,室内空气通路P1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在透过渗透膜35之后被朝着室外空气释放。
这样一来,在室内空气通路P1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对象气体得以减少。对象气体的浓度得到降低之后的室内空气被从室内空气通路P1再次供向室内空间R。经由此,能够降低室内空间R的室内空气中的对象气体的浓度,进而能够减少室内空间R的换气量。因此,能够抑制室内空间R的空调负荷随换气而增大,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节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5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外机
- 下一篇:空调系统以及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