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锂化锂二次电池的负极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锂金属层压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3241.2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蔡午秉;宋俊赫;姜允雅;金帝映;禹相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0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金属层 压体 缓冲层 负极 负极活性材料层 负极集电器 锂金属箔 预锂化 无机化合物颗粒 聚合物化合物 碳质材料 负极层 生产 | ||
1.一种预锂化负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产锂金属层压体,所述锂金属层压体包括i)锂金属箔和ii)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碳质材料颗粒、无机化合物颗粒、聚合物化合物颗粒、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涂布在所述锂金属箔的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2.5μm至32.5μm的厚度;
生产负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电器、和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以及
以使所述锂金属层压体的所述缓冲层可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接触的方式用所述负极层压所述锂金属层压体,并实施预锂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锂化负极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5μm至15μm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锂化负极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的颗粒具有紧密堆积或致密堆积的(closed packed or densely packed)结构从而它们彼此表面接触(surfacecontact),并且由所述颗粒的表面接触限定的间隙体积充当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锂化负极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用所述负极层压所述缓冲层之前用电解质溶液组合物润湿所述负极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锂化负极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用所述负极层压所述锂金属层压体之后用每1.5cm2 0.1kgf至50kgf的力对所述锂金属层压体和所述负极增压的步骤。
6.一种锂金属层压体,其包括:i)锂金属箔;和ii)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碳质材料颗粒、无机化合物颗粒、聚合物化合物颗粒、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涂布在所述锂金属箔的一个表面上,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2.5μm至32.5μm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金属层压体,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5μm至15μm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金属层压体,其中所述缓冲层的颗粒具有紧密堆积或致密堆积的结构从而它们彼此表面接触,并且由所述颗粒的表面接触限定的间隙体积充当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金属层压体,其中所述碳质材料颗粒或所述无机化合物颗粒由粘合剂聚合物粘合。
10.一种锂二次电池,包括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限定的方法得到的预锂化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32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