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吡咯甲川硼螯合化合物、近红外光吸收材料、薄膜及有机电子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80032836.6 申请日: 2018-08-06
公开(公告)号: CN110637023B 公开(公告)日: 2022-07-08
发明(设计)人: 青竹达也;品村祥司;前田健太郎;桥本雄太;贞光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7F5/02 分类号: C07F5/02;H01L51/42;H01L51/50
代理公司: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张福根;付文川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吡咯 甲川硼螯合 化合物 红外 光吸收 材料 薄膜 有机 电子 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述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在近红外区域中具有广大的吸收,并且在近红外区域中的光电转换效率优异。再者,本发明也提供含有此化合物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含有该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有机薄膜、含有该有机薄膜的有机电子装置及含有该有机薄膜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式(1)中的R1至R8表示氢原子、烷基、芳香族基、杂环基或卤素原子等。X1至X3中的任一个表示硫原子,其余2个表示具有1个R0的碳原子。X4至X6中的任一个表示硫原子,其余2个表示具有1个R0的碳原子。R0表示氢原子、烷基、芳香族基、杂环基或卤素原子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在近红外光域中具有吸收带的新颖的二苯并吡咯甲川硼螯合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薄膜及有机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700至2,500nm的波长域中具有吸收带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一直以来已被研究其在产业上的各种用途的利用。其具体的用途,可举出CD-R(可纪录光盘,compact disk-recordable)等光信息记录媒体;热感CTP(电脑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闪光墨粉固定(flash toner fixing)、激光热记录等印刷用途;隔热膜等。再者,活用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域的特性,也可使用在PDP(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等所使用的近红外光滤光片或植物成长调整用膜等上。进一步,通过使含有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色素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也可使用为近红外光吸收油墨。以该近红外光吸收油墨制成的印刷品,由于仅能以近红外光检测器等读取而难以用目视辨识(不可见画像),故例如可使用于以防伪等为目的的印刷等。

此种不可见画像形成用的红外光吸收材料,已知有无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与有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其中,无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可举出镱等稀土金属或铜磷酸结晶化玻璃等。然而,由于此等无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的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能力不充分,每单位面积需要多量的红外光吸收材料来形成不可见画像,进一步在形成的不可见画像上形成可见画像时,作为基底的不可见画像表面的凹凸不平有对可见画像的表面状态造成影响的情形。

相对于此,由于有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的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性充分,故用以形成不可见画像的每单位面积的红外光吸收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少。因此,使用有机系红外吸收材料时,不会产生如使用无机系红外光吸收材料时的问题。因此,迄今大多在进行着有机系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开发。

此外,有机电子装置由于不仅原材料不含烯金属,可稳定地供应,并且因无机材料不具有可挠性的点及可利用湿式成膜法来制造的点,故近年非常受到关注。有机电子装置的具体例可举出:有机EL元件、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及有机晶体管元件等,并且探讨活用有机材料的特色的用途。

此等有机电子装置之中,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及有机光电转换元件,至今主要研究有关可见光域中的吸收特性。而且,目前进行着可兼具由异质接面结构(bulkheterojunction structure)所致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改善与暗电流值的抑制。再者,除了进一步改善性能外,为了安全应用及生物成像应用等新用途的展开,近红外区域中的吸收特性也开始受到关注。然而,对于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色素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元件及光电转换元件的应用开发才刚开始,其报导数并不多。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进行以将先前叙述的红外线吸收材料之一的方酸菁染料等既有色素应用在近红外区域中的光电转换材料上为目的的检讨,但使用方酸菁的有机电子材料缺乏坚固性而不实用。

在非专利文献1及2中,进行有关硼二吡咯甲川色素(boron-dipyrromethene,以下称为「BODIPY」。)的报导,硼二吡咯甲川色素是从红色或近红外光域的吸收带中显示荧光带,作为坚固性优异的色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2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