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捕捉装置和颗粒捕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2643.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Q1/00;G01N1/10;G01N33/48;G01N37/00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兵;田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流路 矩形流路 导入流路 颗粒捕捉 流路截面 内壁面 捕捉 开口 导入通路 方式设置 内壁 侵入 | ||
本发明的颗粒捕捉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导入流路,设置在所述导入通路的下游侧的扁平流路,设置在所述扁平流路的下游侧的矩形流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流路的至少第一内壁面上的颗粒捕捉用开口,所述导入流路具有比所述扁平流路的流路截面更宽的流路截面,所述扁平流路具有横向宽度宽的扁平的流路截面,所述矩形流路具有矩形的流路截面,并且,以第一内壁面与第二内壁面相对、第三内壁面与第四内壁面相对的方式设置,所述导入流路、所述扁平流路、所述矩形流路和所述颗粒捕捉用开口被设置成:流过所述导入流路的含有捕捉对象颗粒的液体的一部分流入所述扁平流路,流经所述扁平流路的所述捕捉对象颗粒与所述液体一起流入所述矩形流路,流经所述矩形流路的所述捕捉对象颗粒侵入到所述颗粒捕捉用开口的内部而被捕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捕捉装置和颗粒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分析化学、催化剂化学、生物化学、光设备、能源和生物、医疗等的领域中,在液相中利用纳米颗粒的情况很多。
例如,细胞分泌覆盖有各种大小的脂质双层膜的细胞外囊泡颗粒。细胞外囊泡颗粒通过大小的区别分类,有外泌体(大小:50-200nm)和微囊泡(大小:200-1000nm)等。其中,外泌体含有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和mRNA、microRNA,近年来明确其在癌症的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期待外泌体作为各种疾病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症对人和动物有着巨大的健康危害。感染症的早期诊断、其治疗方针的决定等中,需要鉴定感染的病毒。病毒的大小为20nm-300nm左右,一般使用离心分离法进行回收和浓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已知通过设置在流路内的突起部捕捉溶液中的颗粒的微芯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0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45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33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纳米颗粒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密控制,是决定纳米颗粒的特性的最大限度发挥和新技能的发现的重要的课题。由于纳米颗粒在液相中进行活跃的布朗运动,纳米颗粒在液相中的时间空间上的控制极其困难。另外,在细胞外囊泡颗粒和病毒等的纳米颗粒的定量解析中,存在需要繁杂的分离操作、低检出率、高价实验设备等的多种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提供一种可以将捕捉对象颗粒封入到颗粒捕捉用开口的内部,对捕捉对象颗粒进行个别地观察、解析等的颗粒捕捉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导入流路,设置在所述导入通路的下游侧的扁平流路,设置在所述扁平流路的下游侧的矩形流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流路的至少第一内壁面上的颗粒捕捉用开口,其中,所述导入流路具有比所述扁平流路的流路截面更宽的流路截面,所述扁平流路具有横向宽度宽的扁平的流路截面,所述矩形流路具有矩形的流路截面,并且,以第一内壁面与第二内壁面相对、第三内壁面与第四内壁面相对的方式设置,所述导入流路、所述扁平流路、所述矩形流路和所述颗粒捕捉用开口被设置成:流过所述导入流路的含有捕捉对象颗粒的液体的一部分流入所述扁平流路,流经所述扁平流路的所述捕捉对象颗粒与所述液体一起流入所述矩形流路,流经所述矩形流路的所述捕捉对象颗粒侵入到所述颗粒捕捉用开口的内部而被捕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立大学法人大阪,未经公立大学法人大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2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