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吸入管线液体分离器的蒸气压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7276.5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3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简·普林斯;肯尼特·班克·马德森;拉尔斯·芬恩·斯洛特·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B1/10;F25B9/08;F25B41/04;F25B5/02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金强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分离装置 蒸气压缩系统 液位传感器 喷射器 液位 预定阈值水平 液态制冷剂 制冷剂 次级入口 控制参数 吸入管线 蒸发器 减小 监测 | ||
披露了一种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1)的方法。该蒸气压缩系统(1)包括喷射器(6)以及被布置在吸入管线中的液体分离装置(10)。液位传感器(18)被布置在该液体分离装置(10)中。借助于该液位传感器(18)来监测该液体分离装置(10)中的液位。在该液体分离装置(10)中的液位高于预定阈值水平的情况下,调整该蒸气压缩系统(1)的控制参数以便增大从该液体分离装置(10)到该喷射器(6)的次级入口(15)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或减小从该(这些)蒸发器(9)到该液体分离装置(10)的液态制冷剂的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该蒸气压缩系统具有被布置在吸入管线中的液体分离器。本发明的方法确保了蒸气压缩系统以节能方式进行操作,而没有液态制冷剂到达压缩机的风险。
背景技术
在如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热泵等蒸气压缩系统中,流体介质(比如,制冷剂)交替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压缩机进行压缩以及通过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进行膨胀,并且在一个或多个排热换热器(例如,呈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的形式)中以及一个或多个吸热换热器(例如,呈蒸发器的形式)中发生流体介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
当制冷剂穿过被布置在蒸气压缩系统中的蒸发器时,制冷剂至少部分地蒸发,同时与周围环境或者与跨蒸发器的次级流体流进行热交换,其方式为使得由穿过蒸发器的制冷剂吸收热量。制冷剂与周围环境或次级流体流之间的热传递在沿着蒸发器的包含液态制冷剂的部分是最有效的。因此,期望按以下方式操作蒸气压缩系统,该方式为使得在蒸发器的尽可能大的部分中、优选地沿着整个蒸发器存在液态制冷剂。
然而,如果液态制冷剂到达压缩机单元,则存在该压缩机单元的(多个)压缩机受损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按以下方式操作蒸气压缩系统,该方式为使得不允许液态制冷剂穿过蒸发器,或者必须确保将穿过蒸发器的任何液态制冷剂从吸入管线移除并由此防止其到达压缩机单元。为此,液体分离装置有时被布置在吸入管线中。
EP 2 718 642 B1披露了一种多蒸发器制冷回路,该多蒸发器制冷回路至少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第一节流阀、液汽分离器、限压阀、液位感测装置、至少一个蒸发器、以及吸入接收器。在制冷回路中,包括吸入端口的至少一个喷射器与第一节流阀并行地被包括。该制冷系统被适配成用于将冷的液体从吸入接收器驱动到喷射器的吸入端口。每当吸入接收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液位高于设定最大液位时,可以基于由液位感测装置产生的最大液位信号打开从吸入接收器到喷射器的吸入端口的管线中的第一控制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以节能方式控制蒸气压缩系统、而没有液态制冷剂到达压缩机单元的风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该蒸气压缩系统包括被布置在制冷剂路径中的压缩机单元、排热换热器、喷射器、接收器、至少一个膨胀装置、以及至少一个蒸发器,该蒸气压缩系统进一步包括被布置在该蒸气压缩系统的吸入管线中的液体分离装置以及被布置在该液体分离装置中的液位传感器,该液体分离装置包括连接到该压缩机单元的入口上的气体出口和连接到该喷射器的次级入口上的液体出口,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借助于该液位传感器来监测该液体分离装置中的液位,以及
-在该液体分离装置中的液位高于预定阈值水平的情况下,调整该蒸气压缩系统的控制参数以便增大从该液体分离装置到该喷射器的次级入口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或减小从该(这些)蒸发器到该液体分离装置的液态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在本文的上下文中,术语“蒸气压缩系统”应当被解释为意指以下任何系统:其中流体介质流(比如制冷剂)循环并且被交替地压缩和膨胀,由此提供对一定体积的制冷或加热。因此,该蒸气压缩系统可以是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热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佛斯有限公司,未经丹佛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7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分离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 下一篇: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