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行李物件的双轴向取向型热塑性聚合物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26513.6 | 申请日: | 2018-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保利娜·M·科斯洛夫斯基;里克·希尔阿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02 | 分类号: | B32B1/02;B32B5/22;B32B5/24;B32B5/26;B32B27/08;B32B27/12;B32B27/32;A45C5/02;A45C5/03;B29C51/14 |
| 代理公司: | 11349 北京三环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毓琴 |
| 地址: | 卢森堡大公***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叠层 行李箱壳体 聚丙烯膜 时间条件 预定压力 对叠层 层压 壳体 片材 深拉 制造 施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聚丙烯膜(100)形成的叠层(110)、一种由叠层(110)构造的行李箱壳体(120)、一种制造叠层(110)的方法以及一种制造行李箱壳体(120)的方法。所述膜(100)包括芯(102)和至少一个外层(104)。所述叠层(110)包括多个膜(110)。可以通过在预定压力、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多个膜(100)进行层压而形成所述叠层(110)。可以通过对叠层(110)片材进行深拉、同时向叠层(110)施加热和张力而形成所述壳体(12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行李物件,更具体地说,涉及叠层双轴向取向型热塑性聚合物膜在行李箱壳体结构的构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硬面行李箱通过使用可成型的相对较硬的材料形成行李箱的外部,从而提供了耐用性和支撑。这些材料的一个缺点是它们难以制造和模制,表现出对制造和模制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的低容忍度。在生产深拉物件时,材料的这种非宽容特性尤其明显。由这些材料制成的行李箱壳体或箱体可能需要相对较厚和/或相对较重,以获得所需的强度。这些材料以及制造和模制工艺也可能很昂贵,并且这些工艺可能很耗时。
以下文献因为包括各种用于行李物件的材料的方法而与本公开有关:EP1763430、GB1386953、US4061817、IN256542和IN257341。然而,这些提议是可以被改进的。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于诸如行李箱壳体等行李物件的改进材料,特别是轻质耐用材料,以及提供制造所述材料和行李物件的方法,所述方法比较方便、快速、具有容忍度并且成本低。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行李箱壳体的材料、一种由该材料构造的行李箱壳体、一种制造该材料的方法、一种制造该行李箱壳体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由该材料构造的壳体的行李箱,如下面所描述的和/或如附属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
特别是,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重量轻且抗冲击的塑料叠层材料。该材料用途广泛,并且能够改变,从而被深拉成诸如行李箱壳体等物件。由叠层构造的行李箱壳体重量轻、薄、耐用、抗变形,并且在搬运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
提供了一种制造塑料叠层的方法,其需要相对较少的热量和压力,并且速度较快且廉价。提供了一种制造诸如行李箱壳体等深拉物件的方法。该方法比较方便、快速且成本低。
在一个例子中,行李箱壳体由多个共挤膜的叠层形成。所述膜包括芯和至少一个外层,所述芯由双轴向取向型热塑性聚合物形成,所述外层由热塑性聚合物形成。所述外层的厚度为所述膜的厚度的0.5%至25%。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膜的厚度为约10μm±5%至约100μm±5%。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芯的厚度为约10μm±5%至约100μm±5%。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外层的厚度为约0.6μm±5%至约2.5μm±5%。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外层为所述膜的厚度的约2%至约7%。所述外层可以小于所述膜的厚度的约5%,或者可以是所述膜的厚度的约2.5%。
在另一个例子中,至少两个相邻的膜沿相同的方向取向。
在又一个例子中,所有膜都以相同的方向取向。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芯的双轴向取向型热塑性聚合物是双轴向取向型聚丙烯。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外层包括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聚物。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外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和聚丁烯的三元共聚物。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芯的熔点高于所述外层的熔点。所述熔点可以比所述外层的熔点高至少约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6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