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合分子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2016.9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6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K·J·沙佩尔;D·沃特森;P·R·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士兰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4/11;C07K14/115;C07K14/15;C07K14/165;C07K14/08;A61P31/14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志君;黄革生<国际申请>=PCT/AU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合多肽 复合体 结构稳定 融合蛋白 异源性 包膜病毒感染 病毒融合蛋白 病毒膜融合 包膜病毒 表面暴露 免疫应答 寡聚 异源 蛋白 病毒 激发 预防 治疗 | ||
1.嵌合多肽,其包含下游与异源性结构稳定化部分有效连接的包膜病毒融合胞外结构域多肽,所述异源性结构稳定化部分包含互补的第一七肽重复序列(HR1)区和第二七肽重复序列(HR2)区,所述互补的第一七肽重复序列(HR1)区和第二七肽重复序列(HR2)区在适于它们缔合的条件下(例如,在水溶液中)彼此缔合以形成反平行双螺旋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1区和HR2区缺乏与胞外结构域多肽的互补性,从而它们偏好地彼此形成反平行双螺旋束,而不与胞外结构域多肽的结构性元件形成反平行双螺旋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1区和HR2区各自独立地以氨基酸类型的n次重复7残基样式为特征,所述样式表示为(a-b-c-d-e-f-g-)n或(d-e-f-g-a-b-c-)n,其中样式要素‘a’至‘g’指其处在氨基酸类型的常规七重位置并且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数字,并且常规七重位置‘a’和‘d’的至少50%(或至少51%到至少99%及它们之间的全部整数百分数)由疏水性氨基酸类型占据并且常规七重位置‘b’、‘c’、‘e’、‘f’和‘g’的至少50%(或至少51%到至少99%及它们之间的全部整数百分数)由亲水性氨基酸类型占据,所得的疏水性氨基酸类型和亲水性氨基酸类型之间的分布使得能够鉴定七肽重复序列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1区和HR2区中一者或两者包含内源性I类包膜病毒融合蛋白七肽重复序列区氨基酸序列、由其组成或基本上由其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1区和HR2区分别包含一种或多种I类包膜病毒融合蛋白的互补的内源性七肽重复序列A(HRA)区和七肽重复序列B(HRB)区、由其组成或基本上由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A区氨基酸序列和HRB区氨基酸序列衍生自相同的I类包膜病毒融合蛋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A区氨基酸序列和HRB区氨基酸序列衍生自不同的I类包膜病毒融合蛋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HR1区和HR2区独立地选自正粘病毒、副粘病毒、逆转录病毒、冠状病毒、线状病毒和砂粒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的HRA区和HRB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结构稳定化部分(例如,包括HR1区和HR2区中一者或两者)包含免疫沉默部分,所述免疫沉默部分抑制激发针对结构稳定化部分的免疫应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免疫沉默部分是由糖基化酶(例如,糖基转移酶)识别并糖基化的糖基化位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结构稳定化部分(例如,包括HR1区和HR2区中一者或两者)包含一个或多个非天然氨基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一个或多个非天然氨基酸允许偶联聚乙二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一个或多个非天然氨基酸允许偶联免疫刺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一个或多个非天然氨基酸允许偶联脂质(例如,以促进展示嵌合多肽的胞外结构域的脂囊泡或病毒样颗粒的形成,尤其用于刺激宿主免疫应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多肽,其中胞外结构域多肽对应于I类包膜病毒融合蛋白胞外结构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士兰大学,未经昆士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20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异性结合PD1和LAG3的双特异性抗体
- 下一篇:区域选择性取代的纤维素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