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成形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9697.3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6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佳之;米泽泰辅;津川由纪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A47C27/15 | 分类号: | A47C27/15;A47C7/18;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成形 | ||
在本发明中,在乘坐面(10a)的俯视图中,由后部(17)的左右方向(X)的内端缘(17a)和轮廓线(L)包围的部分的平面面积大于由前部(18)的左右方向(X)的内端缘(18a)和轮廓线(L)在左右方向(X)上夹持的部分的平面面积。或者,形成下部的左右一对第2合成树脂材料的左右方向(X)上的间隔最大的部分位于腿下部(14),并且该间隔最小的部分位于臀下部(15),形成下部的左右一对第2合成树脂材料的左右方向(X)上的间隔的最大值(W1)为左右方向(X)上的间隔的最小值(W2)的2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成形体。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16日向日本提出的日本特愿2017-97437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供乘坐人员乘坐的乘坐面并且由合成树脂材料的发泡体形成的发泡成形体,公知有一种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包括:腿下部,其位于前部,用于支承乘坐人员的腿部;以及臀下部,其自腿下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用于支承乘坐人员的臀部。作为这种发泡成形体,公知有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结构,即:乘坐面侧的上部的整个区域由第1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与乘坐面相反的一侧的下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由比第1合成树脂材料硬度高的第2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利用第1合成树脂材料与所述上部一体地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7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以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受到横向负荷等时难以抑制乘坐人员摇晃。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受到横向负荷等时乘坐人员摇晃的发泡成形体。
本发明的发泡成形体具有供乘坐人员乘坐的乘坐面,并且由合成树脂材料的发泡体形成,其中,该发泡成形体包括:腿下部,其位于前部,用于支承乘坐人员的腿部;以及臀下部,其自所述腿下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用于支承乘坐人员的臀部,并且该发泡成形体由第1合成树脂材料和比该第1合成树脂材料硬度高的第2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所述乘坐面侧的上部的整个区域由所述第1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与所述乘坐面相反的一侧的下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由所述第2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利用所述第1合成树脂材料与所述上部一体地形成,形成所述下部的左右一对所述第2合成树脂材料包括位于所述臀下部的后部和与所述后部的前端相连且至少前端部位于所述腿下部的前部,在将按日本工业标准JIS D4607-1977规定的汽车室内尺寸测定用三维座位人体模型(3DM-JM50模型)载置于所述乘坐面时,相对于该模型的外周面在所述乘坐面的俯视图中呈现出的轮廓线而言,所述后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并且所述前部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在所述乘坐面的俯视图中,由所述后部的左右方向的内端缘和所述轮廓线包围的部分的平面面积大于由所述前部的左右方向的内端缘和所述轮廓线在左右方向上夹持的部分的平面面积。
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在受到横向负荷等时乘坐人员摇晃。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发泡成形体的俯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发泡成形体的A-A向视剖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发泡成形体的B-B向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9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