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带端子的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7334.6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2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泰志;宫本贤次;鹫尾和纮;西村直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侯聪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制造 方法 | ||
以提供能够简易地制造芯线压接部的局部被较大程度压缩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技术为目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备下述工序(a)至(c)。工序(a)是准备具备芯线压接部和部分重叠部(37)的端子零件,芯线压接部具有底部和立设于所述底部的一对压接片(34、34),部分重叠部(37)与所述芯线压接部中沿着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的外侧重叠,并向该局部区域的外侧突出。工序(b)是将电线中的芯线露出部(22)收纳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工序。工序(c)是は所述芯线压接部压接于所述芯线露出部(22)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电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压接于电线的端子零件。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零件为在通常的芯线压接用的一对筒的内侧设置有第2筒部的结构。在此,第2筒部相对于一对筒与沿着电线的轴方向的局部区域重叠。由此,能够在芯线压接部将压缩率不同的两个部分沿着电线的轴方向排列设置,能够使带端子的电线的机械强度的确保和将电线与端子零件之间的电阻减小并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4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零件中,是在通常的芯线压接用的一对筒的内侧新设置有第2筒部的结构,因此在设置第2筒部的部分,由一对筒和底部包围的空间变得狭窄。因此,即使想要在参考没有第2筒部的现有的端子零件来设定一对筒的筒长等尺寸的情况下也需要研讨,有可能该设定费事。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能够简易地制造芯线压接部的局部被较大程度压缩的带端子的电线的技术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备:工序(a),准备具备芯线压接部和部分重叠部的端子零件,所述芯线压接部具有底部和立设于所述底部的一对压接片,所述部分重叠部以向所述芯线压接部中沿着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的外侧突出的方式与该局部区域的外侧重叠;工序(b),将电线中的芯线露出部收纳于所述芯线压接部;以及工序(c),将所述芯线压接部压接于所述芯线露出部。
第2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在第1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工序(b)中,第1电线中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和第2电线中的所述芯线露出部收纳于一个所述芯线压接部。
第3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在第1或者第2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所述部分重叠部通过构成所述芯线压接部的板材的局部弯曲而形成。
第4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其包括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绝缘包覆层,在沿着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区域形成有所述芯线露出的芯线露出部;以及端子零件,其包括芯线压接部和部分重叠部,所述芯线压接部具有底部和立设于所述底部的一对压接片,所述芯线压接部压接于所述芯线露出部,所述部分重叠部与所述芯线压接部中沿着所述底部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的外侧重叠,所述芯线压接部中与所述部分重叠部重叠的部分向所述芯线露出部侧突出。
第5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在第4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基础上,一个所述端子零件压接于第1电线中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和第2电线中的所述芯线露出部重叠的区域。
第6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在第4或者第5方式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基础上,所述部分重叠部通过构成所述芯线压接部的板材的局部弯曲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第1至第3方式,因为将部分重叠部与芯线压接部的外侧重叠,所以能够在不减小压接前的芯线压接部的芯线配置空间的情况下简便地制造高压缩部,从而能够简易地制造芯线压接部的局部被较大程度压缩的带端子的电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