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铁芯的保持工具、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7134.0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4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正信;福山修;村山友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田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H02K15/02;H02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保持 工具 磁铁 埋入 型铁芯 制造 装置 方法 | ||
能够避免作用于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上的压缩力不必要地变大,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磁铁埋入型铁芯。一种转子铁芯(2)的保持工具(10),该转子铁芯(2)包含磁铁插入孔(4),该磁铁插入孔(4)形成为在转子铁芯(2)的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具有开口的贯通孔,其中,所述转子铁芯(2)的保持工具(10)具有:第1板(12),其与转子铁芯(2)的一个端面抵接,并且包含与磁铁插入孔(4)的开口连通的浇口(20);第2板(14),其与转子铁芯(2)的另一个端面对置;封闭部件(26),其通过压缩弹簧部件(28)与第2板(14)连结,并且构成为能够封闭磁铁插入孔(4)在另一个所述端面侧的所述开口;以及连结部件(30),其将第1板(12)和第2板(14)互相连结,使得封闭部件(26)封闭所述开口并且压缩弹簧部件(28)的弹簧力成为规定的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铁芯的保持工具、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动机等旋转电机中使用的磁铁埋入型铁芯,公知有如下的磁铁埋入型铁芯,该磁铁埋入型铁芯包含:转子铁芯,其具有磁铁插入孔,该磁铁插入孔形成为在该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具有开口的贯通孔;磁铁片,其配置于磁铁插入孔中;以及树脂,其填充于磁铁插入孔中,磁铁片借助树脂而被固定于转子铁芯。
作为这种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公知有如下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具有:上模和下模,它们在轴线方向上对转子铁芯进行加压;以及中间模,其包含与磁铁插入孔的一个开口连通的浇口,并且配置于上模与转子铁芯之间或下模与转子铁芯之间,该制造装置在上模侧或下模侧设置有树脂罐,在利用上模或下模等将磁铁插入孔的另一个开口封闭了的状态下对树脂罐的熔融状态的树脂进行加压,使该树脂从树脂罐经由浇口而填充到磁铁插入孔中(例如,专利文献1至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9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91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7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中,需要将上模或下模按压于转子铁芯的端面,以免树脂从磁铁插入孔的另一个开口泄露到外部,并且需要将转子铁芯按压于中间模,以免树脂从浇口与磁铁插入孔的连接部泄露到外部。
在现有的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中,利用上模和下模以将转子铁芯夹在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方式将中间模和转子铁芯夹入,并在轴线方向上对它们加压,因此将上模或下模按压于转子铁芯的端面的力和将转子铁芯按压于中间模的力双方由上模和下模的加压力决定,无法单独地设定这些按压力。
在现有的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制造装置中,作用于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上的压缩力不必要地变大,由此,有可能导致转子铁芯产生翘曲等变形,从而有损磁铁埋入型铁芯的品质。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避免作用于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上的压缩力不必要地变大,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磁铁埋入型铁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用于制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铁埋入型铁芯的转子铁芯的保持工具中,该转子铁芯包含磁铁插入孔,所述磁铁插入孔形成为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具有开口的贯通孔,其中,所述转子铁芯的保持工具具有:第1板,其与所述转子铁芯的一个所述端面抵接,并且包含与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开口连通的浇口;第2板,其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另一个所述端面对置;封闭部件,其通过压缩弹簧部件与所述第2板连结,并且构成为能够封闭所述磁铁插入孔在另一个所述端面侧的所述开口;以及连结部件,其将所述第1板和所述第2板互相连结,使得所述封闭部件封闭所述开口且所述压缩弹簧部件的弹力成为规定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田精工株式会社,未经黑田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7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驱动装置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交流-直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