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4892.7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6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原智之;平野幸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B60K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潘树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增大第二马达向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一输入轴及第二输入轴,分别与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结合并配置于相同的轴上;第一减速机构,经由中间轴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第二减速机构,以与第一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不同的减速比经由中间轴将第二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以及第一离合器,切断或连接第一减速机构的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递装置,尤其涉及将两个马达的输出传递到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将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的输出以相互不同的减速比分别传递到输出轴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第一马达与输入轴结合,将第二马达与中间轴结合的动力传递装置。第一马达驱动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系及第二齿轮系传递到输出轴,第二马达驱动的中间轴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系传递到输出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从第二马达向输出轴的输出依赖于第二齿轮系的齿轮比,因此存在不能增大第二马达向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第二马达向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一输入轴及第二输入轴,分别与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结合并配置于相同的轴上;第一减速机构,经由中间轴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第二减速机构,以与第一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不同的减速比经由中间轴将第二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以及第一离合器,切断或连接第一减速机构的动力。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分别与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结合的第一输入轴及第二输入轴配置于相同的轴上。第一减速机构经由中间轴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第一离合器切断或连接第一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第二减速机构以与第一减速机构的减速比不同的减速比经由中间轴将第二输入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因此,具有能够增大与第二输入轴结合的第二马达向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第一离合器配置于中间轴。由于在与输入轴或输出轴相比有可能降低转速的中间轴配置第一离合器,所以能够使第一离合器不易产生润滑不良。因此,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能够确保第一离合器的耐久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第二离合器切断或连接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当通过第二离合器将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使第一输入轴及第二输入轴旋转。因此,在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具有能够增大经由第二减速机构向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的概略图。动力传递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搭载于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尼邦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4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 下一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