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盖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4612.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宫崎哲人;桝屋夏生;吉弘宪司;本田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D47/08 | 分类号: | B65D47/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佟胜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将密封体(7)通过外周嵌合部(72)以间隙嵌合状与从上盖(3)的顶面部(31)呈筒状垂下的嵌合筒部(32)嵌合,从而安装于上盖(3),所述密封体(7)具有插入盖主体(2)的注出口部(25)的密封部(71)和纵剖面呈U字状的外周嵌合部(72),并且盖主体(2)具有从呈筒状立起的注出口部(25)的基端向外侧伸出的缘框部(24),在密封部(71)插入注出口部(25)时,外周嵌合部(72)的下端缘与形成于缘框部(24)的外周缘的卡合台阶部(24a)卡合。这样,能够使开封前的密封性变得可靠,并且能够在开封后也维持同等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安装于上盖的密封体与盖主体的注出口部嵌合而对注出口部进行密封的盖的密封结构,所述盖包括具有注出口部的盖主体以及能够相对于该盖主体装卸的上盖。
背景技术
关于前述的密封结构,提出了一种容器盖,其具有中栓(10),该中栓是向容器口部插塞的带注出口的中栓(10),并且使能够向嵌合于容器的其他构件移动的移动栓(20)向所述注出口(17)嵌合,通过使覆盖向所述容器口部插塞的所述中栓(10)的顶盖(30)与容器(1)嵌合,从而使从该顶盖顶面(31)垂下的嵌合筒(35)与所述移动栓(20)嵌合,在通过使顶盖(30)从所述容器(1)脱离而开封时,所述移动栓(20)设置成能够向所述顶盖(30)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括弧内的附图标记引用了专利文献1中标注的附图标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28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而且,专利文献1的容器盖能够防止在插塞时液体从中栓注出口溅起并且在将顶盖(30)安装于容器(1)时经由移动栓(20)而中栓注出口的闭盖或者在顶盖(30)从容器(1)脱离时中栓注出口的开盖能够分别同时地进行。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容器盖中,虽然使移动栓(20)的周壁(21)与注出口(17)的内面紧贴而密封,但是,在该密封结构中,在容器的落下等时,若对顶盖(30)施加冲击,则该冲击也会传递到与顶盖(30)嵌合的移动栓(20)。因此,存在密封中栓(10)的注出口(17)的移动栓(20)脱落、变形等,不能维持密封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密封注出口部而确保在开封前的未使用状态下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在开封后也维持同等的密封性的盖的密封结构,所述盖包括具有注出口部的盖主体以及能够相对于上述盖主体装卸的上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盖的密封结构构成为,所述盖具备:盖主体,其具有注出口部;以及上盖,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盖主体装卸,所述盖的密封结构对所述注出口部进行密封,其中,具有插入所述注出口部的密封部和纵剖面呈U字状的外周嵌合部的密封体,通过所述外周嵌合部以间隙嵌合状与从所述上盖的顶面部呈筒状垂下的嵌合筒部嵌合,从而安装于所述上盖,并且,所述盖主体具有从呈筒状立起的所述注出口部的基端向外侧伸出的缘框部,在所述密封部插入所述注出口部时,所述外周嵌合部的下端缘与形成于所述缘框部的外周缘的卡合台阶部卡合。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盖的密封结构中,安装于上盖的密封体具有插入盖主体的注出口部的密封部和纵剖面呈U字状的外周嵌合部,该外周嵌合部以间隙嵌合状与所述上盖嵌合。另外,形成从盖主体的注出口部的基端向外侧伸出的缘框部,所述盖主体具有从呈筒状立起的注出口部的基端向外侧伸出的缘框部,在所述密封部插入注出口部时,密封体的外周嵌合部的下端缘与形成于所述缘框部的外周缘的卡合台阶部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4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