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流体喷嘴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2070.5 | 申请日: | 2018-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来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来相 |
主分类号: | B05B1/14 | 分类号: | B05B1/14;B05B1/02;B05B9/01;D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水原市劝善区***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吐出管 辐射流 主体部 吐出 双流体喷嘴 第二流体 第一流体 间隔配置 所述空间 空间部 隔开 配备 | ||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流体喷嘴,涉及一种能够吐出互不相同种类的溶液或气体构成的双流体喷嘴。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溶液或气体的吐出口由双重中心圆结构构成的双重喷嘴10如图6所示,具有通过形成在内侧的第一吐出口11吐出溶液并通过形成在外侧的第二吐出口12吐出气体或异种溶液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双重喷嘴10用于将颗粒化的溶液涂覆于特定的基材,或用于制造诸如纳米纤维的纳米结构体。
但是,以往的双重喷嘴10由于所述第二吐出口12形成的面积相对大于所述第一吐出口11形成的面积,因而由于过量的气体或溶液吐出导致颗粒的飞散量增多,另外,当是粘度低的溶液时,难以细微控制流量,在制造诸如纳米颗粒的超微颗粒方面存在界限。
例如,在利用原有双重喷嘴制造纳米纤维方面,存在高分子物质通过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时发生孔口胀大现象的问题。即,当是浓度和粘度高的高分子物质时,具有粘弹性特性和高表面张力,这使穿过狭长吐出管的高分子物质膨胀,减缓吐出速度,另外,使构成纳米纤维的纳米丝的直径增加。
另外,借助于在高分子物质发生的曳力(drag force),施加于高分子物质的高电压如果无法克服高分子物质的表面张力,则高分子物质以液滴(droplet)形态吐出,存在形成具有不均一性的纳米纤维网的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正在使用在高分子物质从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时,从所述第二吐出口吐出压缩空气而降低高分子物质的表面张力的物理方式,但利用原有双重喷嘴的结构,依然无法防止从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的高分子物质或溶液飞散的现象。因此,原有的双重喷嘴存在无法向预先设置的吐出区域准确地吐出高分子物质或溶液的界限。
因此,本申请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64526号的“超极细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互不相同的溶液或溶液和气体分别吐出并在溶液吐出的过程中保持直线性构成的双重喷嘴。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可以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可以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相互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
另外,从所述辐射流路吐出的第一流体可以诱导从所述第二吐出管吐出的第二流体的直线性或使流速增加。
另外,所述第一吐出管可以包括:第一流路,其与所述空间部能连通地连接,且内径向所述第一流体的吐出方向越来越逐渐减小;及第二流路,其与所述第一流路能连通地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内径。
另外,所述辐射流路可以以具有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面相向的一侧部位开放的椭圆形或拱形剖面的状态,配备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
另外,所述辐射流路可以沿着划分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与划分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长度方向的全体而配备。
另外,所述多个辐射流路可以在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沿着所述第一吐出管的长度方向以螺旋形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来相,未经张来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2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