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拉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0804.6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7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J·A·塞恩斯;C·M·哈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22/24;B21D22/28;B21D22/30;B21D51/00;B65D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姜雪梅 |
地址: | 美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再拉套筒(40)。该再拉套筒(40)包括具有第二端部(80)的主体(72),其中第二端部(80)包括成形轮廓。当形成薄金属时,如本文所定义的成形轮廓基本上防止皱折和/或撕裂以及其他成形问题。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构思总体涉及制罐机,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再拉组件的制罐机,所述再拉组件包括具有成形轮廓的再拉套筒。
背景技术
通常,罐开始为金属盘,例如但不限于铝金属盘,所述金属盘也被称为“坯料”,其由金属板材或金属卷材冲压而成。将坯料供给到杯状体成型机(cupper)。杯状体成型机执行坯料拉制过程以制造杯状件。也就是说,坯料成形为具有底部和悬垂侧壁的杯状件。将杯状件供给到若干制罐机中的一个,所述制罐机实施再拉和变薄拉深操作。更具体地,杯状件布置在罐成型机中、在模具包的嘴部处,所述嘴部在其中具有大体圆形开口。杯状件由再拉套筒保持就位,该再拉套筒是再拉组件的一部分。再拉套筒是中空管状构造,其设置在杯状件内部并将杯状件偏压成抵靠模具包。再拉套筒的轴向表面基本上垂直于如下所述的柱塞的纵向轴线延伸。再拉套筒的径向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柱塞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通常是光滑的,即,径向表面不包括偏置部分。模具包中的第一个模具是再拉模具,所述再拉模具也是再拉组件的一部分。由再拉套筒将杯状件偏压成抵靠再拉模具。其他模具、变薄拉深模具设置在再拉模具的后面并与再拉模具轴向对齐。变薄拉深模具不是再拉组件的一部分。在前远端处具有冲头的细长圆柱形柱塞与再拉模具和变薄拉深模具中的开口对齐并构造成行进通过所述开口。制圆顶器位于模具包的与柱塞相对的端部处。该制圆顶器是构造成在杯状件/罐的底部形成凹圆顶的模具。
希望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形成罐。通常,为了减少用于形成罐的材料量,减小片材的厚度。然而,薄金属在受到具有轴向表面和径向表面的再拉套筒作用时易于起皱和/或撕裂,如下所述,该轴向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柱塞的纵向轴线延伸,该径向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柱塞的纵向轴线延伸而没有偏置。此外,再拉套筒趋于使得薄金属起皱和/或撕裂,在再拉套筒中,再拉套筒轴向表面和再拉套筒径向表面之间的过渡部分与杯状件的轮廓不相切且不相符。因此,再拉套筒的形状/轮廓,特别是与杯状件接合的再拉套筒的端部,面临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构思提供了一种再拉套筒,再拉套筒包括具有第二端部的主体,其中第二端部包括成形轮廓。当形成薄金属时,如下文所限定的成形轮廓基本上防止起皱和/或撕裂以及其他成形问题。因此,再拉套筒的成形轮廓解决了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的完整理解,其中:
图1是制罐机的侧视局部示意图;
图2是再拉套筒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是再拉套筒的详细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元件仅是所公开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用于说明的目的。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方向、组件、多个所使用的部件,实施例构造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所公开构思的范围。
这里使用的方向短语,例如顺时针、逆时针、左、右、顶、底、上、下及其衍生词涉及附图中所示元件的方向而并不限制权利要求,除非在此有明确表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8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