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0385.6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0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伏屋友希弘;槙英昭;高桥乃基;泽井阳;北井麻里奈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张器 | ||
提供一种能够易于对形成在消化管等的壁上的孔进行扩径的扩张器。扩张器20的轴21具有:前端外径小于基端外径的锥形部24;以及设置在锥形部24的前端侧的前端部25和设置在锥形部24的基端侧的基端部23,或者不具有所述前端部但具有设置在锥形部24的基端侧的基端部23。当轴21不具有前端部但具有基端部23时,设置在锥形部24上的螺旋状凸部22的、沿着轴线A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小于设置在基端部23上的螺旋状凸部22的、沿着轴线A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当轴21具有基端部23和前端部25时,设置在锥形部24上的螺旋状凸部22的、沿着轴线A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小于设置在前端部25或基端部23上的螺旋状凸部22的、沿着轴线A的相邻部分的节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张器。
背景技术
为了治疗而对形成在患者消化管等的壁上的孔进行扩张的扩张器,为人们所知悉。通过将扩张器的前端插入形成在壁上的孔中、并将锥形部推进孔中,来使孔扩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扩张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1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该扩张器非常长时,存在来自手侧的旋转力和推进力传递不到扩张器的前端,进而无法对形成在消化管壁上的孔进行扩径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对形成在消化管等器官的壁上的孔进行扩径的扩张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扩张器,其包括:中空形状的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轴的基端的把持部。所述轴具有:前端外径小于基端外径的锥形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前端侧并向前端侧延伸的前端部和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基端侧并向基端侧延伸的基端部,或者不具有所述前端部但具有设置在所述锥形部的基端侧并向基端侧延伸的基端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凸部,所述螺旋状凸部在沿着所述轴的轴线的相邻部分具有间隙。当所述轴不具有所述前端部时,设置在所述锥形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pitch),小于设置在所述基端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当所述轴具有所述前端部时,设置在所述锥形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小于设置在所述前端部或所述基端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
此外,当所述轴具有所述前端部时,设置在所述锥形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小于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并且,也可以小于设置在所述基端部上的所述螺旋状凸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相邻部分的节距。
并且,所述轴还可以由将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线圈构成。
并且,所述螺旋状凸部可以由将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的第二线圈构成。
另外,所述轴还可以由将编丝卷绕为中空形状而形成的第一线圈构成,所述螺旋状凸部可以由将编丝卷绕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而形成的第二线圈构成,并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各编丝可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卷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未经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0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