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唤醒无线电的多频带调度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09039.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5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勳;奥萨马·阿布勒·马格德;区国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02 | 分类号: | H04L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唤醒 无线电 频带 调度 | ||
用于唤醒具有唤醒无线(WUR)电路的无线接收站的方法和系统。一种在通信信道上为多个接收站提供唤醒信号的方法,包括:生成多个波形编码符号系列,其中,所述每个系列合入到各自的唤醒无线(WUR)帧中,所述WUR帧用于各自的接收站并具有各自的预定义带宽;将各自的WUR帧组合成多频带WUR数据单元,所述多频带WUR数据单元具有的带宽大于所述WUR帧的预定义带宽之和;在通信信道上发送包括所述多频带WUR数据单元的唤醒信号。
相关申请
本发明要求2017年4月18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唤醒无线电的多频带调度”的第62/486,607号美国专利申请案和2018年3月22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唤醒无线电的多频带调度”的第15/928,953号美国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与多个唤醒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高效利用可用功率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通常,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为IoT)等应用中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简称为WLAN)设备依赖于有限的电源(例如,由可充电或不可充电电池供电)。例如,此类设备可以包括位于远场中对一些物理现象如水位、温度或位置进行测量的传感器设备;以及对某些身体机能如脉搏率进行测量的可穿戴设备。
此类设备可用于低占空比下的操作(例如,每天仅与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通信一次),因此可能不适用于始终开启的WLAN接收电路。如果所述WLAN接收电路未配置适当的睡眠模式和适当的唤醒机制,所述设备的有限电源(例如,电池)将会快速耗尽。所述唤醒机制可能需要在AP和设备之间传送唤醒信号。在一些应用中,使AP以高效频谱的方式同时与多台设备进行唤醒信号传送是可取的。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一种在通信信道上为多个接收站提供唤醒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多个波形编码符号系列,其中,每个系列合入到各自的唤醒无线电(wake-up-radio,简称为WUR)帧,该WUR帧用于各自的接收站并具有各自的预定义带宽。然后将各自的WUR帧组合成多频带WUR数据单元,其带宽大于所述WUR帧的预定义带宽之和。在通信信道上发送包括多频带WUR数据单元的唤醒信号。
可选地,在任意前述方面中,所述多频带WUR数据单元的带宽为20MHz,每个WUR帧具有5MHz或更小的带宽,并且相邻WUR帧之间具有频率保护频带。
可选地,在任意前述方面中,所述多个波形编码符号系列包括第一系列,合入到具有第一预定义带宽的第一WUR帧中;第二系列,合入到具有第二预定义带宽的第二WUR帧中;第三系列,合入到具有第三预定义带宽的第三WUR帧中。第一系列中的每个波形编码符号是通过将时域中的波形编码应用于第一OFDM波形来生成的,所述第一OFDM波形的第一预定义带宽之外的所有子载波均设为零;第二系列中的每个波形编码符号是通过将时域中的波形编码应用于第二OFDM波形来生成的,所述第二OFDM波形的第二预定义带宽之外的所有子载波均设为零;并且,第三系列中的每个波形编码符号是通过将时域中的波形编码应用于第三OFDM波形来生成的,所述第三OFDM波形的第三预定义带宽之外的所有子载波均设为零。在一些示例中,将各自的WUR帧组合成多频带WUR数据单元,包括添加第一、第二和第三WUR帧。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多频带WUR数据单元进行上变频以提供唤醒信号。
可选地,在任意前述方面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OFDM波形都是经过64点IFFT生成的,且具有312.5kHz的子载波间隔:第一OFDM波形包括第一预定义带宽内的14个子载波,其中一个子载波设为零,十三个子载波为非零值;第二OFDM波形包括第二预定义带宽内的14个子载波,其中一个子载波设为零,十三个子载波为非零值;第三OFDM波形包括第三预定义带宽内的14个子载波,其中一个子载波设为零,十三个子载波为非零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09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