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准测温型的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4877.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8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梁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精诚电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王彦昌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温 红外测温仪 安装孔 电磁炉 隔离罩 光纤 加热面板 透明玻璃 控制器 锅体 通孔 电磁炉技术领域 数据输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红外测温 红外射线 炉体内部 温度显示 接触式 灵敏度 器皿 锅具 炉体 连通 测量 穿过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精准测温型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加热面板,所述加热面板的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透明玻璃,所述炉体内部设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内设有光纤红外测温仪,所述隔离罩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孔;还包括控制器和LED显示面板。光纤红外测温仪的特点是非接触式的测量,测温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精确测得锅具、器皿的温度,使用该电磁炉时,光纤红外测温仪发出红外射线穿过通孔和透明玻璃于锅体,进行测温,之后光纤红外测温仪把测温数据输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LED显示面板将温度显示出来,这样就方便人们在使用时很好地控制锅体的温度,减少了烧过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准测温型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橱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橱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现有的电磁炉在使用时不能准确反映锅体的温度,因而容易造成烧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准测温型的电磁炉,能够精确测得锅具、器皿的温度,减少烧锅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精准测温型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加热面板,所述加热面板的中心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透明玻璃,所述炉体内部设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内设有光纤红外测温仪,所述隔离罩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通孔,以供光纤红外测温仪测量锅体的温度;还包括控制器和LED显示面板,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和光纤红外测温仪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和LED显示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面板为耐热黑晶板。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多个底座。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所述炉体内设有防辐射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纤红外测温仪的特点是非接触式的测量,测温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精确测得锅具、器皿的温度,使用该电磁炉时,光纤红外测温仪发出红外射线穿过通孔和透明玻璃于锅体,进行测温,之后光纤红外测温仪把测温数据输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LED显示面板将温度显示出来,这样就方便人们在使用时很好地控制锅体的温度,减少了烧过情况的发生。另外,隔离罩将光纤红外测温仪与锅体隔开,防止高温锅体对光纤红外测温仪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炉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炉体;11、隔离罩;12、通孔;2、加热面板;21、安装孔;22、透明玻璃;3、光纤红外测温仪;4、控制器;5、LED显示面板;6、底座;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精诚电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精诚电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4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