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声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68156.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9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冬;蔡荣明;高敬;黄荣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侧板 连接板 内侧板 电声器件 本实用新型 电性连接 振动系统 避让孔 音圈 磁路系统 弹波结构 内壁连接 稳定现象 依序连接 振膜振动 限位板 音圈套 弹波 外壁 振膜 支架 摇摆 干涉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声器件,包括支架、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中贴、振膜、骨架、音圈和一FPC板,音圈套设在骨架上,FPC板上设有多根电性连接的引线,引线的末端与音圈电性连接,FPC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内侧板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外侧板的内壁连接,引线贴设在连接板上,外侧板上设有限位板,引线设于限位板与外侧板之间,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设有避让孔,连接板设于避让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内侧板、外侧板和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代替了弹波结构为电声器件提供了平衡振膜振动摇摆的作用,防止由于引线与弹波振动干涉导致的不稳定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声器件。
背景技术
电声器件是当代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广泛运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智能音响等便携式设备中。电声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和声信号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其包括支架系统,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含振膜,中贴,音圈,引线,骨架和弹波,弹片的主要所用是连接骨架和支架结构,起到增加振动系统阻尼和平衡音圈振动摇摆的作用;引线的主要作用是连接音圈与外部电路系统,起到电性连接的重要作用。
传统设计上,弹波连接骨架与支架系统,并置于振膜下方,引线连接音圈与外部电路,并置于振膜下方,同时引线悬浮在弹波上方。在结构尺寸受限的情况下,通常引线与弹波设计的间距较小,电声器件工作时的振膜振动会带动引线和骨架的摆动,此时引线与弹波的小间距会导致引线与弹波发声干涉碰撞,导致电声器件产生杂音,同时影响电声器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由于引线与弹波振动干涉导致的不稳定现象的电声器件。
一种电声器件,包括支架和分别与所述支架连接的振动系统、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中贴、振膜、骨架、音圈和一FPC板,所述音圈套设在所述骨架上,所述FPC板上设有多根电性连接的引线,所述引线的末端与所述音圈电性连接,所述FPC板包括内侧板和与所述内侧板连接的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背向所述音圈的一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板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侧板的内壁连接,所述引线贴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外侧板上设有限位板,所述引线设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所述外侧板与所述内侧板之间设有避让孔,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
上述电声器件,通过所述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支架和所述骨架起到了连接作用,有效的代替了弹波结构为电声器件提供了平衡振膜振动摇摆的作用,上述电声器件无需采用弹波结构,进而防止由于引线与弹波振动干涉导致的不稳定现象,通过所述连接板对所述引线的承载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引线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限位板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所述引线与所述外侧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均采用中空的环形板状结构,所述外侧板的半径大于所述内侧板的半径,且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共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上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对应朝向所述内侧板或所述外侧板的内部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板和/或所述外侧板上设有多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用于所述FPC板与外部电子设备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板中部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的面积大于1/3所述内侧板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数量大于2个,且所有所述连接板沿所述FPC板的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采用S形、W形或Z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采用绝缘材质,且所述限位板的两端采用卡接或粘贴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外侧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68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喇叭
- 下一篇:一种高灵敏度双磁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