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内排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253569.5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8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44 | 分类号: | A61F5/44 |
| 代理公司: | 44509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夏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尿漏斗 橡胶圈卡 止回阀板 内胆 本实用新型 一端设置 接尿口 连接管 导尿 异味 活性炭内胆 活性炭 边缘位置 集尿装置 较大开口 内部安装 尿液回流 排尿装置 汽车刹车 吸附功能 一体成型 出尿口 小开口 车内 减小 排尿 存储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内排尿装置,包括接尿漏斗主体、接尿漏斗内胆、橡胶圈卡环、第一止回阀板、第二止回阀板和导尿连接管,所述接尿漏斗主体上较大开口的一端设置为接尿口,接尿漏斗主体上较小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出尿口,所述接尿漏斗主体上的接尿口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橡胶圈卡环,所述橡胶圈卡环与接尿漏斗主体一体成型,所述橡胶圈卡环的表面上开设有橡胶圈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尿漏斗内胆且接尿漏斗内胆为活性炭内胆,通过活性炭对异味的吸附功能,从而减小排尿过程中产生的异味,通过在导尿连接管内部安装有第一止回阀板和第二止回阀板,有利于防止汽车刹车或震动造成存储在集尿装置内部的尿液回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内排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拥堵的城市中或长途旅行时,驾车在路上行驶,遇到内急情况,不一定能立即找到可以停车方便的地方,只能忍耐,这样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负担,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期下去,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虽然现在有可以用于车内的小便器,但是此类小便器较为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汽车刹车造成小便回流的现象,同时车内本身是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在使用小便器时,产生的难闻气味难以飘散,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排尿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小便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汽车刹车造成小便回流的现象,同时车内本身是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在使用小便器时,产生的难闻气味难以飘散,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内排尿装置,包括接尿漏斗主体、接尿漏斗内胆、橡胶圈卡环、第一止回阀板、第二止回阀板和导尿连接管,所述接尿漏斗主体上较大开口的一端设置为接尿口,接尿漏斗主体上较小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出尿口,所述接尿漏斗主体上的接尿口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橡胶圈卡环,所述橡胶圈卡环与接尿漏斗主体一体成型,所述橡胶圈卡环的表面上开设有橡胶圈卡槽,所述橡胶圈卡槽的内部卡装有橡胶圈,所述接尿漏斗主体上的出尿口处连接有导尿连接管,所述导尿连接管与接尿漏斗主体一体成型,所述导尿连接管的内部靠近出尿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止回阀板,所述导尿连接管的内部远离出尿口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止回阀板,所述导尿连接管的外部表面靠近出尿口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与导尿连接管一体成型,所述导尿连接管的外部表面靠近挡圈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接尿漏斗主体的内部表面上设置有接尿漏斗内胆,所述接尿漏斗内胆为活性炭内胆。
进一步的,所述导尿连接管与集尿装置相连接,集尿装置为一次性尿袋或普通塑料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阀板由阀板座和活动阀板组成,活动阀板通过销轴与阀板座相连接,活动阀板顶部表面靠近阀板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阀块,阀板座的侧面套装有密封橡胶圈,所述第二止回阀板与第一止回阀板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接尿漏斗内胆上靠近接尿漏斗主体上的接尿口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挡水凸出,挡水凸出与接尿漏斗内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接尿漏斗主体的外部表面顶部设置有操控把手,操控把手与接尿漏斗主体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尿漏斗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接尿漏斗内胆,且接尿漏斗内胆为活性炭内胆,通过活性炭对异味的吸附功能,从而减小排尿过程中产生的异味,通过在导尿连接管内部安装有第一止回阀板和第二止回阀板,通过第一止回阀板和第二止回阀板的阻挡作用,有利于防止汽车刹车或震动造成存储在集尿装置内部的尿液回流,通过接尿漏斗内胆上靠近接尿漏斗主体上的接尿口的一侧下部设置的挡水凸出,可以在使用过程防止尿液沿尿漏斗主体上的接尿口处溢出,通过橡胶圈卡环表面套装的橡胶圈,有利于防止本实用新型对皮肤造成擦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3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口防漏垫环及集尿袋
- 下一篇:一种双层重力口水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