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2176.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6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许幼明;袁琪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8;E01F13/04;E04H6/4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董超君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板、无线充电发射板、以及用于驱动无线充电发射板移动的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服务器、车主的移动终端、设置在各充电点地面下的前端控制器、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GPS模块、设置在各充电点处的用于指示充电区域的灯条、以及用于采集无线充电接收板位置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板、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灯条、以及图像采集装置均与前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前端控制器、车主的移动终端、以及GPS模块均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夜晚也能快速发现充电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有针对电动汽车提出无线充电的方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3107576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板1a、无线充电接收板2a、以及供电动汽车停泊的支撑平台3a,所述的支撑平台3a为地面或金属架,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板2a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底部且其接收面朝下,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板通过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4a安装在地面下。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只要将电动汽车停泊在支撑平台3a上,即使停车位置有所偏移或者无线充电接收板的安装高度有所差异,均能通过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4a调节无线充电发射板1a的位置,而使无线充电发射板1a和无线充电接收板2a的位置和间距均得到较佳的匹配。
但是现有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果将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应用到露天的道路上时,白天可以通过路面上的标示快速发现充电点,但在夜晚灯光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寻找到相应的充电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夜晚也能快速发现充电点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板、无线充电发射板、以及用于驱动无线充电发射板移动的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板设置于电动汽车的底部且其接收面朝下,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板通过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地面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服务器、车主的移动终端、设置在各充电点地面下的前端控制器、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GPS模块、设置在各充电点处的用于指示充电区域的灯条、以及用于采集无线充电接收板位置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灯条和图像采集装置均内嵌在地面上且其上设有透明保护板,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板、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灯条、以及图像采集装置均与前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前端控制器、车主的移动终端、以及GPS模块均与后台服务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主通过移动终端向后台服务器发起充电请求并选择相应的充电点,后台服务器向车主所选择的充电点的前端控制器发送准备充电指令,然后通过GPS模块实时获取电动汽车的位置,在电动汽车靠近所选择的充电点时,灯条和无线充电发射板开始工作;当电动汽车根据灯条的指示停入充电区域内时,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电动汽车底部的无线充电接收板的位置和高度,并由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自动调整无线充电发射板使其位置和间距均与无线充电接收板较佳匹配,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利用后台服务器、车主的移动终端、前端控制器、GPS模块组成的网络系统,在电动汽车接近充电点处,使灯条和无线充电发射板开始工作,从而在夜晚灯光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发现充电点,而且只在电动汽车靠近时,灯条和无线充电发射板才开始工作,在满足电动汽车能够获取及时充电的基础上,更加节能降耗;另外根据灯条可以指导车主将电动汽车初步且快速地定位在充电区域内,对停车位置的要求较低,然后配合XYZ三轴位置调节装置调整无线充电发射板的位置,而使无线充电发射板与无线充电接收板的位置和间距均能获得最佳的匹配,不仅充电效率较高,而且对停车位置的要求也不高,降低了车主的停车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2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
- 下一篇:多功能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