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3367.2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东;杨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10/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红外热像 红外热成像装置 收容腔 本实用新型 红外热像仪 多个电池 采集 镜头 模组 红外热像图 信号输出端 电池模组 红外辐射 使用寿命 温度分布 应对措施 红外热 处理器 壳体 装配 收容 电池 体内 图像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形成有收容腔,多个电池模组收容于收容腔内,在收容腔内还装配有具有广角红外热像镜头的广角红外热像仪,该广角红外热像仪的广角红外热镜头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红外辐射范围内,以实现对电池包整体温度的采集,且广角红外热像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转化,并将采集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通过广角红外热像仪上的广角红外热像镜头,可获得各电池模组的红外热像图,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电池包内的温度分布进行查看,进而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准确、快速的解决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新的问题和难点。而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可靠性、快速响应性已成行业关注的焦点。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采集方案对提高电池寿命,提高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简称BMS)温度采集方案采用NTC热敏电阻采集温度,这种测温方式通常将每个电池模组上方放置两个热敏电阻,它只采集电池模组上表面的局部温度无法对电池包整体温度精准测量。
而现有的电池包内通常串联8至14个电池模组,因此,需要16至28个热敏电阻采集电池模组温度,温度采集的准确性依赖于这些热敏电阻同时正常工作,使得电池模组温度采集方案失效的潜在风险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以能够对电池包整体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可视化进行显示,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包括壳体,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腔,多个电池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收容腔内,装配有具有广角红外热像镜头的广角红外热像仪,所述广角红外热像仪的所述广角红外热镜头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红外辐射范围内;所述广角红外热像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进一步的。
进一步的,各所述电池模组被设置为至少两列的排列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广角红外热像镜头设置在相邻两列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隔空间的、高于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的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处理器联接的红外探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探测器设置在相邻两列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隔空间的、高于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的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探测器以能够沿相邻两列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为电池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单元。
进一步的,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警示单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红外热成像装置的电池包,通过广角红外热像仪上的广角红外热像镜头,可获得各电池模组的红外热像图,即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各电池模组的温度分布状况,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多个热敏电阻,并降低温度采集失准的风险,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电池包内的温度分布进行查看,进而在温度异常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广角红外热像镜头的位置的设置,能够便于其更全面的采集各电池模组上的图像信号,并提高采集信号的范围以及精度,从而有利于对电池包内整体的温度进行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3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