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2100.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2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娟;郝琴;高枫;杨彦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装置 | ||
本明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主要由修复辅料装置,引流装置组成,修复辅料装置包括上层海绵体,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下方的下层海绵体,以及套设与上层海绵体上表面的固定套;引流装置包括连接吸盘,引流管,引流吸盘,引流导管,吸盘连接口,引流出口,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出口连接,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吸盘连接,引流导管设置于上层海绵体内部,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中部的吸盘连接口连接,引流导管的另一端与引流吸盘连接,引流吸盘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下层海绵体之间;负压引流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引流导管以及连接吸盘能够从固定体上拆除,引流操结束后,能够继续将修复辅料部分留在伤患处,继续起到促进伤患处愈合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现有的负压引流设备主要由引流部分和修复敷料部分组成,而且两部分一体设置,修复辅料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而引流操作只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就可以,这导致在引流操作结束后,引流部分依然固定在患者的伤患处,而起不到任何作用,不仅累赘,而且使得患者或进行活动、去卫生间等行为受到影响,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操作结束后,引流部分不起作用反而影响修复辅料的治疗效果所带来的不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主要由修复辅料装置,引流装置组成,所述修复辅料装置包括上层海绵体,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下方的下层海绵体,以及套设与上层海绵体上表面的固定套;所述引流装置包括连接吸盘,引流管,引流吸盘,引流导管,吸盘连接口,引流出口,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出口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吸盘连接,引流导管设置于上层海绵体内部,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中部的吸盘连接口连接,引流导管的另一端与引流吸盘连接,引流吸盘设置于上层海绵体、下层海绵体之间。
所述固定套中部设置有引流吸盘连接片,并且连接片与上层海绵体之间形成容置连接吸盘的腔体,所述吸盘连接口位于腔体的中部。
所述连接吸盘中部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外围对称设置有阻挡片。
所述连接片、阻挡片均为弧度90°的圆环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提供的这种负压引流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引流导管以及连接吸盘能够从固定体上拆除,引流操结束后,能够继续将修复辅料部分留在伤患处,继续起到促进伤患处愈合的效果,待再次需要引流的时候,可再次将引流导管以及连接吸盘连接,从而减小了对伤患处的接触,减小了伤患处直接暴漏与空气中引起感染的风险,而且在引流导管以及连接吸盘拆除后,减小了这些闲置设备的干扰,使的患者进行活动时更加的方面。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负压引流装置示意图。
图2 是引流导管及连接吸盘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固定套示意图。
图4是图1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层海绵体;2、下层海绵体;3、固定套;4、连接吸盘;5、引流管;6、引流吸盘;7、引流导管;8、吸盘连接口;9、引流出口;10、连接通道;11、腔体;12、连接片;13、阻挡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大学,未经延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2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