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专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1645.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9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郭维;袁玉柱;胡德敏;王衡;陈允柯;于百业;赵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海伦哲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装置 导入轮 架线 旁路电缆 电缆 地面支撑 牵引 牵引线 绞磨 架线滑车 专用设备 承力绳 收拢 托架 本实用新型 抱杆机构 带电系统 电缆支撑 连接件 起点处 牵引绳 电杆 滚轮 旁路 损伤 穿过 | ||
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专用设备,包括电缆绕放收拢托架、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导入轮支撑装置、抱杆机构连接件、架线滑车和牵引绞磨,电缆绕放收拢托架和牵引绞磨以及两个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都分别放置在旁路架线起点处和终点处,每个电杆上都安装一个导入轮支撑装置,牵引绞磨的牵引绳穿过导入轮支撑装置后与电缆相连;两个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最近的导入轮支撑装置连接,相邻两导入轮支撑装置之间也通过承力绳相连;多个架线滑车的滚轮在承力绳上,其底部与旁路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带电系统中旁路电缆的快速架线作业及避免电缆在架线过程中因牵引不当、无电缆支撑等造成的电缆互垂损伤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作业所使用的专用辅助设备,属于电力行业应急抢修或检修作业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供电系统的中断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更加明显,因此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大幅度减少停电时间,确保连续、稳定、安全供电的社会需求,要求电力施工部门不仅要大力开展旁路不停电作业,而且要加快应急抢修和检修作业的进程;而在开展不停电抢修和检修作业中,往往需要对旁路电缆进行架设,所以解决如何快速对电缆进行架线且避免电缆的损伤等问题,是促进旁路不停电作业大力发展的至关因素。
在旁路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原有通电线路旁搭建临时旁路供电线路,搭建的旁路线路长度远大于100米,电力电缆在相邻电杆的搭接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跨越公路时应满足对地距离不少于6米,如此远、高距离的带电旁路作业就需要有一种快速架线方法及其辅助设备。
目前国内传统的旁路作业架线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及简易设备辅助,其作业方法主要有以下缺点:
a、人工劳动力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在电缆架线过程中人工牵引及电缆的架线、铺设使其劳动强度较大,当人工牵引过程中出现的人工牵引滑脱、牵引支架过载断裂导致其电缆滑落时,会造成劳动的返工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b、电缆损伤程度大:其架线电缆多为柔性电缆本身抗拉程度较低,且每段电缆长度最长为50米,当其架线电缆长度大于100米时,较长距离电缆牵引且无电缆支撑架辅助电缆支撑时也易导致电缆损伤、破坏或电缆和承力绳发生互垂现象,两相邻电缆间通过较重的中间接头连接时,因中间接头下垂导致两端连接电缆因拉力而造成的电缆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专用设备,能够实现带电系统中临时旁路线路电缆的快速架线作业,以及避免电缆在架线过程中因牵引不当、无电缆支撑等造成的电缆互垂损伤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专用设备,包括电缆绕放收拢托架、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导入轮支撑装置、抱杆机构连接件、架线滑车和牵引绞磨,电缆绕放收拢托架和牵引绞磨以及两个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都分别放置在搭建临时旁路线路电缆起点处和终点处,每个电杆上都通过抱杆机构连接件安装一个导入轮支撑装置,牵引绞磨的牵引绳穿过所有导入轮支撑装置后与穿过电缆绕放收拢托架后的临时旁路线路电缆相连;两个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通过承力绳与最近的导入轮支撑装置连接,相邻两导入轮支撑装置之间也通过承力绳相连;多个架线滑车的滚轮穿过牵引线地面支撑装置滑至承力绳上,架线滑车底部与临时旁路线路电缆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旁路电缆架线专用设备,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a、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旁路电缆架线方法无需人工牵引电缆,且方法中所使用的辅助设备安装固定简易、可靠,避免工作失误造成的返工,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旁路作业中的安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海伦哲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海伦哲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1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高能光束发射器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跨越点封网滑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