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纱针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1340.X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依福;赖秋玉;徐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26 | 分类号: | D04B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12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纱针 纱线 尺寸一致 进纱 本实用新型 针孔 材料成本 导纱针孔 定位凸台 光滑表面 纱线起毛 使用寿命 送纱机构 正反两面 固定孔 固定面 送出 针距 针块 断裂 穿过 | ||
一种导纱针块,即相同的导纱针按针距固定在同一载体上形成的针块。包括载体和导纱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针块正、反面尺寸一致。所述载体上半部分为固定面,所述的固定面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载体两侧设有两个定位凸台。所述导纱针固定在载体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纱针块正反两面尺寸一致,在使用中纱线从送纱机构送出后,通常均从导纱针的左侧穿过针孔,送达成圈区域。当导纱针孔进纱一侧被纱线磨出凹槽,导致纱线起毛或断裂,即可翻一面安装,纱线进纱的位置又为光滑表面,继续使用,直至这一侧也被磨出沟槽才需更换。该导纱针块比普通导纱针块多了一倍的使用寿命,减少导纱针的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纱针,特别是一种经编机使用的导纱针,属于纺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地梳栉在梳栉横移中是必不可少的,其运动的准确性对织物的形成非常关键,地梳栉中的导纱针块引导纱线实现针前针背垫纱进行成圈编织。在使用中,导纱针块固定在梳栉上,纱线从送纱机构送出后,通常均从导纱针的左侧穿过针孔,送达成圈区域。近年来,经编机的速度一直增长,甚至达到4000转/分钟。在垫纱过程中,纱线便不断的在针孔的进纱位置上摩擦(如图3),即针孔的左侧,大约3~5个月时间,针孔的左侧便被纱线磨出一条沟槽。如继续使用,纱线与凹槽摩擦会起毛,甚至引起断纱,影响坯布美观,同时也影响经编机工作效率,所以需要更换导纱针,故导纱针块属于易耗品。
然而导纱针块更换成本高。通常导纱针紧密的排列在梳栉上,一把200英寸的地梳就需要装有200个导纱针块,目前一个高机号导纱针块的市场价格大概为五十元,所以更换一把梳栉的导纱针块的成本都在一万元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高导纱针块的使用寿命,减少导纱针的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特别发明了一种导纱针块。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导纱针块,即相同的导纱针按针距固定在同一载体上形成的针块,包括载体和导纱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针块正、反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所述载体上半部分设有固定面,所述的固定面上设有固定孔。载体下半部分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载体两侧设有两个定位凸台。所述导纱针固定在载体底部。
进一步,导纱针块安装时,利用所述的载体上的定位凸台将导纱针块精确的定位到梳栉上,再用螺钉通过固定孔锁住。
进一步,在使用中,纱线从送纱机构送出后,通常均从导纱针的左侧穿过针孔,送达成圈区域。当导纱针孔进纱一侧被纱线磨出凹槽,导致纱线起毛或断裂,即可翻一面安装,纱线进纱的位置又为光滑表面,继续使用,直至这一侧也被磨出沟槽才需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导纱针块,可正、反两面使用,当一面导纱针受损的时候,即可翻一面继续使用。该导纱针块比普通导纱针块多了一倍的使用寿命,减少导纱针的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纱针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纱针进纱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导纱针块安装在梳栉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固定孔 2—载体 3—定位凸台 4—导纱针 5—纱线 6—针孔进纱侧 7—梳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附图1、3,一种导纱针块,即相同的导纱针按针距固定在同一载体上形成的针块。包括载体(2)和导纱针(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针块正、反面尺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1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轴向经编机送经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纺织产品经编机自动降温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