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6539.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9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9G3/36;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3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驱动电路 控制部件 效率测试装置 电位 参数设定部件 电流感测部件 电压感测部件 本实用新型 控制电压源 测试过程 测试效率 电流获取 电源信号 自动检测 传输 检测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包括控制部件、参数设定部件、控制电压源、电压感测部件和电流感测部件,控制部件根据从参数设定部件接收的设定步长值调节控制电压源输出至背光驱动电路的第一节点的电源信号;电压感测部件检测背光驱动电路的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的电位并传输至控制部件;电流感测部件检测流经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流并传输至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根据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的电位、流经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流获取背光驱动电路效率。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的自动检测,简化了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的测试过程,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为背光型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背光源需背光驱动电路进行驱动以调节液晶显示面板中背光源的点亮时间以及背光源的发光亮度,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的高低对背光源消耗功率的规格评估、自身功率消耗引起的温升及背光驱动芯片选型等均存在影响,例如,在电源供给电力中,除背光源正常消耗外,其余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消耗在背光驱动电路上,在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相对低的情况下,消耗在背光驱动电路上的功耗会随之增加,背光驱动电路周边温度也升高。因此,对背光驱动电路的效率进行测试非常必要。
目前常见的对背光驱动电路的效率进行测试需通过人员应用电表进行手工测试,通过电源供应器外灌不同输入电压,人员测试背光驱动电路效率至少需要三块电表,汇总多块电表的多组测试数据后,计算不同输入电压条件下的背光驱动电路效率。但此方法需测试人员手动进行数据测试以及数据记录等工作,导致对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的测试过程存在测试过程繁琐、占用电表数量以及测试过程耗时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以解决背光驱动电路效率的测试过程繁琐、占用电表数量多以及测试过程耗时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包括:
控制部件、参数设定部件、控制电压源、电压感测部件和电流感测部件,所述参数设定部件、所述控制电压源、所述电压感测部件以及所述电流感测部件均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从所述参数设定部件接收的设定步长值调节所述控制电压源输出至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的第一节点的电源信号;
所述电压感测部件检测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的第一节点的电位、第二节点的电位以及第三节点的电位并传输至所述控制部件;所述电流感测部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一节点的电流以及流经所述第二节点的电流并传输至所述控制部件;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流经所述第一节点的电流以及流经所述第二节点的电流获取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的电源信号输入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的背光驱动信号输出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背光驱动电路的背光反馈信号输入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驱动电路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共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控制电压源、所述电压感测部件以及所述电流感测部件之间进行I2C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还包括:
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通过所述接口部件与主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通过所述接口部件向所述主机传输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流经所述第一节点的电流、流经所述第二节点的电流以及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驱动电路效率测试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6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