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气体检测和物理地址信息的高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6444.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魏钢;张子杰;罗海吉;邓雄文;刘英豪;陈炜;尹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检测 报警主机 电缆故障 变送器 分析仪 物理地址信息 故障定位设备 处理模块 高压电缆 报警器 指示灯 采集 本实用新型 服务器连接 气体传感器 发送检测 防护外壳 控制键 显示屏 服务器 电缆 检修 发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气体检测和物理地址信息的高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包括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以及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和服务器;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采集接头和报警器,所述外壳内设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采集接头、报警器连接;所述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气体传感器、防护外壳、电缆、显示屏、指示灯和控制键;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连接有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所述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分别设在多个检修口内,每个气体检测变送器内预设有唯一物理地址信息,在向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发送检测信息时与物理地址信息一并发送;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与服务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涉及基于气体检测和物理地址信息的高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电缆由于敷设在地下电缆沟内,不占用地表空间,具有传输容量大、安全性高以及电气—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城市电网中。电缆沟通常较长,敷设的电缆线路数量多,同时由于电缆故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电缆故障的查找将异常困难。电缆沟密封性较好,沟内电缆线路出现故障若不及时发现和排除,将对电缆沟内剩余电缆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造成更大范围的停电。
目前,电力系统中电缆外护套主要采用聚氯已烯(PVC)材料,电缆发生绝缘故障时外护套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氯化氢和二噁英等。由于地沟内电缆敷设的数量不同,电缆沟的结构尺寸也存在明显差异,沟内不同位置气体成分及浓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设计可在电缆沟检修口测试气体成分的装置,对沟内气体的气体成分及浓度进行检测从而对电缆的故障点进行定位。目前,虽有气体成分检测仪对气体成分和浓度进行测试,但传统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对电缆外护套烧蚀产生的气体种类不明确,在测量时容易造成气体漏测,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在测量时传感器需要浸没在电缆沟内,由于电缆故障发生故障时沟内温度较高,容易损坏测试设备,增加了设备制造难度;(3)在测量时不能对电缆沟内气体的流向进行判定;(4)无沟内气体成分及浓度分布的数据库,在测量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对电缆故障点进行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沟内电缆故障定位仪,根据电缆沟沿线气体成分和浓度的测试结果,结合编码的物理地址信息,对电缆的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迅速对电缆故障点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传感器以及连接电缆均采用耐火耐腐蚀材料制作,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有效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气体检测和物理地址信息的高压电缆故障定位设备,包括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以及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和服务器;
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多个采集接头和报警器,所述外壳内设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采集接头、报警器连接;
所述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气体传感器、防护外壳、电缆、显示屏、指示灯和控制键;
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连接有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所述多个气体检测变送器分别设在多个检修口内,每个气体检测变送器内预设有唯一物理地址信息,在向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发送检测信息时与物理地址信息一并发送;
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与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缆外设有防爆填料函和防爆堵头。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外设有钢化防爆玻璃。
进一步,所述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故障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
进一步,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的外壳上还设有接地螺钉和接地标志。
进一步,所述电缆故障报警主机分析仪的采集接头为防爆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6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监测终端
- 下一篇:中压交联电缆抗水树性能鉴定试验水循环式导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