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支撑组件及支撑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1386.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3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军;肖飞;管定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件 反射板 天线 支撑组件 天线辐射性能 本实用新型 支撑体间隔 安装效率 调试效率 防护空间 天线指标 支撑体 穿设 固设 搬运 防护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支撑组件及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能够穿设于反射板上,且所述连接本体设有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两个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间隔固设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两端、并形成防护空间。该支撑件能够快速的安设于反射板上,提高安装效率;该天线采用了上述支撑件进行防护,能够避免运输或搬运过程中,造成天线指标的破坏,有利于提高天线辐射性能调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支撑组件及支撑件。
背景技术
通信行业,在基站天线结构中,辐射单元离天线罩的侧壁的间隙往往很小,在天线的运输安装过程中,天线罩受力变形的情况下,可能压到辐射单元,轻则影响天线性能,重则使天线完全失效。所以在天线结构设计中,通常会在反射板上加装几组支撑件,其高度比辐射单元略高,起支撑天线罩保护辐射单元的作用。
而因传统的支撑件结构限制,天线反射板的正反面支撑件需错位安装,当天线受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一面的支撑件直接作用在反射板上,再由反射板传递给另一面的支撑件。在力的传递过程中,因支撑件错误布置,使得反射板可能会产生扭曲变形,进而对天线指标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支撑组件及支撑件。该支撑件能够快速的安设于反射板上,提高安装效率。该支撑组件采用了上述支撑件,能够形成更加可靠防护结构。该天线件采用了上述支撑件,如此能在反射板与天线罩之间形成可靠地防护空间,避免运输或搬运过程中,辐射单元发生损坏,有利于提高天线辐射性能调试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能够穿设于反射板上,且所述连接本体设有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及两个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间隔固设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两端、并形成防护空间。
上述支撑件使用时,将连接本体一端的支撑体穿过反射板上的通孔、并利用第一安装部将连接本体与反射板固定,进而该支撑件能够快速的安设于反射板上,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无需错位设置,利用连接本体与两个支撑体在反射板的正反两面都形成防护空间。如此,当天线罩受到冲击力变形时,使得天线罩与支撑体刚性硬接触时,此时因该支撑件为一个整体,该冲击力通过该侧的支撑体传递给连接本体,再由连接本体传递给另一端的支撑体,此过程中,该反射板不会发生扭曲变形,因此该反射板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不会影响天线辐射性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反射板的安装高度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夹体、以及固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夹体之间的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夹体间隔设置形成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沿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夹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固设于所述夹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可弹性复位固设于所述夹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体的形状相同,且均设有第一弧形体,所述第一弧形体上设有与天线罩的内侧壁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承压面;或两个所述支撑体的形状相同,且均为连接本体的延伸体;或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体为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上设有与天线罩的内侧壁相适配的第二弧形承压面,另一个所述支撑体为连接本体的延伸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设有用于连接另一个支撑件的连接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包括上述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的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部进行固定、并使两个所述支撑件形成封闭的防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1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