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表面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7931.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2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吕聪奕;赖银萍;杨山杉;刘云辉;潘飞挺;王永辉;徐砥中;程至强;陈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慧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陶光雨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固定支架 散热装置 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发热表面 受热面 发热设备 散热 热管 多平面结构 高效率 多面 减小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表面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具有多个发热表面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包括散热器、热管和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为与电子设备的每个发热表面均接触的多平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与电子设备的发热表面接触的面为受热面,固定支架的一个受热面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其余受热面均通过热管与散热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整个散热装置的体积,降低了重量,同时降低了成本;可以实现多面均高效率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表面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工业迅速的发展以及电子装置多元化的趋势下,电子设备的功效在逐步的加强,自动化生产,智能生活等等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都会发热,甚至产生高温,而电子设备的寿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成指数型下跌,现有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效果都不好,有时甚至会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的损毁,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取决于散热系统的好坏,所以散热系统方案的好坏与产品使用寿命的高低直接相关。
现存散热方案种类很多,但大都是基于具有简单的平面的。其方法是将一标准散热器直接放置在热源上,直接通过散热器直接来实现散热元件的热量散发,或者通过传热组件来导热,如热管,间接的将热量导出到标准散热器中,最后通过对流换热的形式将热量从散热器导出。但是当散热器件的发热表面比较多时:即异型结构,如果依旧使用这种方式——将每个平面热源都放置一个散热器或热管,要想保持优良的散热效果,产品的体积和质量都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结构复杂程度的上升会使得散热系统的风道布置难度提高,这样会增大气流的阻力,在同等对流散热的效果下,必须增大风扇的功率,这样电子设备的噪音和能量消耗会进一步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表面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表面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用于对具有多个发热表面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包括散热器、热管和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为与电子设备的每个发热表面均接触的多平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与电子设备的发热表面接触的面为受热面,固定支架的一个受热面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其余受热面均通过热管与散热器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管的一端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热管的另一端从散热器的一端穿设于散热器的内部,且热管的另一端与散热器的多个散热片相接触。热管的另一端最佳的设置方式是贯穿到接近散热器的另一端时的情况,这样可以增加与散热器的散热片相接触的数量,更加方便热管上的热量全方位的分布到散热器上,加快热管的热传导性能,间接的提高作为散热元件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管的一端采用焊锡膏经焊接后高温固化于固定支架上。将与电子设备的发热面接触的固定支架的主体散热部位与散热器连接起来,并不会占用固定支架的受热面多大的面积,但是却可以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同时结合受热面本身的散热,大大的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多个散热管的另一端均匀的穿设于散热器的内部,这样可以加多个热管吸收的热量均匀的分布到散热器上,使得散热器吸热更加均匀,提高散热器的吸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散热管堆积于一处,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螺钉与散热器固定连接,且螺钉与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固定支架与散热器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焊锡膏经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连接牢固又便于导热即可。即散热器和螺钉的螺钉头分别位于固定支架的两侧,这样方便在散热器上的拧紧工作,弹簧垫圈可以防止在拧紧时用力太大造成固定支架出现变形,破坏整体的结构,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慧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慧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7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防护机柜
- 下一篇:一种防抖动的交付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