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脱硫塔出口含氮氧化物的烟气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1561.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5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刘树刚;文光旭;张永亮;万思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11310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吕秀丽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冷却水管 烟道 烟气 通风管 鼓风机 柴油燃烧机 脱硫塔出口 烟道出口 烟道入口 导流板 水封管 水箱 水槽 含氮氧化物 烟道入口处 生成装置 上端 底端 伸入 下端 水泵 | ||
一种模拟脱硫塔出口含氮氧化物的烟气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柴油燃烧机、烟道、鼓风机及水槽;烟道一端为烟道入口,另一端为烟道出口,烟道入口处与柴油燃烧机连通,烟道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烟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通风管,通风管下端连接鼓风机;烟道出口与L形烟道连通,L形烟道底端与水封管一端连通,水封管另一端连通水箱,水箱还与冷却水管一端连通,冷却水管另一端伸入L形烟道上端,冷却水管安装有水泵。能够模拟与脱硫塔出口烟气相似的含NOx的烟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模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脱硫塔出口含氮氧化物的烟气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电力等行业中,锅炉排出的烟气中的SO2气体,需采用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进行脱硫。在进行实际脱硫之前需要先对脱硫塔出口烟气成分进行分析,以确定脱硫效果如何,因此需要进行脱硫塔出口的烟气模拟实验。但目前的脱硫塔出口烟气模拟常常需要较高成本的原料,产出烟气的温度较高,流量较小,且烟气中所含水蒸气与实际脱硫塔出口烟气的含量不同,无法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模拟脱硫塔出口含氮氧化物的烟气生成装置,包括柴油燃烧机、烟道、鼓风机及水槽;烟道一端为烟道入口,另一端为烟道出口,烟道入口处与柴油燃烧机连通,烟道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烟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通风管,通风管下端连接鼓风机;烟道出口与L形烟道连通,L形烟道底端与水封管一端连通,水封管另一端连通水箱,水箱还与冷却水管一端连通,冷却水管另一端伸入L形烟道上端,冷却水管安装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柴油燃烧机通过管道与油箱连通,管道上设置有计量泵。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伸入L形烟道上端的一端安装有喷嘴,喷嘴以冷却水管端头为中心呈矩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上排列有圆形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烟道靠近烟道入口处安装有启动蝶阀。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安装有单档阀。
进一步的,所述L形烟道与水封管连通部分呈锥形斗结构,水封管与锥形斗最低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与鼓风机连通处、烟道入口与柴油燃烧机连通处均为由下到上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口段。
柴油燃烧机燃烧混有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的柴油来制备NOx,按照所需的NOx的量,预先将适量的喹啉加入到柴油中,经计量泵送入柴油燃烧机;柴油燃烧机燃烧柴油后的产生烟气进入烟道内,同时鼓风机向烟道内通入冷空气,降低烟气的温度且增加烟气的流量,通过控制冷空气的通入量将烟气的温度控制在120℃,以模拟烟气在脱硫塔中的温度环境;烟气通过导流板进入L形烟道内,冷却水管将冷却水通过喷头喷入L形烟道内,使L形烟道内的烟气温度下降至 50℃左右,并使烟气内混入接近饱和的水蒸气,得到与脱硫塔出口处烟气相似的含NOx的烟气,多余的冷却水通过锥形斗及水封管流回水槽内,实现循环利用,水槽中冷却水通过水管进行补给。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混有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的柴油来制备NOX,按照所需的NOX的量,预先将适量的喹啉加入到柴油中,经计量泵送入柴油燃烧机。此方法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制备出浓度稳定的NOX。
2、柴油燃烧机燃烧出的高温烟气掺入大量的冷空气,降低烟气温度的同时,极大地增加烟气流量。通过柴油消耗量和掺入冷风量合理地配置,烟气被调节到流量合适且温度在120℃附近的工况。
3、温度为120℃左右的烟气经过冷却水循环系统喷淋后,降温至50℃左右,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接近饱和),最终得到需求的与脱硫塔出口烟气相似的含NOX的烟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1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