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油溅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1540.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6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程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6 |
代理公司: | 11676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盖 锅体 转动轴承 防油溅 炒锅 开口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结构 锅盖中心 锅盖转动 上端中心 锅铲 灶台 辅助盖 透明的 凹陷 烫伤 翻炒 锅柄 内圈 上盖 通槽 油溅 穿过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油溅炒锅,包括锅体、锅柄和透明的锅盖,所述锅盖转动设置在锅体上,锅盖上端中心设置有一开口,开口上盖合有一辅助盖,所述锅体和锅盖之间设置有一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锅盖和锅体固定,在转动轴承和锅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在锅盖上自锅盖中心向边缘凹陷设置有供锅铲穿过的通槽,该防油溅炒锅便于翻炒、并且能够有效避油溅导致的灶台污染和手烫伤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油溅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一种家家户户必备的烹饪工具,一般包括锅体、锅柄、锅耳和锅盖。
在炒菜过程中,一旦菜或肉中含有水分,和油结合后就会发生油溅现象,一方面会烫伤手,另一方面会导致油溅到灶台上污染台面。对于发生油溅的现象,现有的解决方案只能将锅盖盖在锅体上,让油在锅里溅一段时间,这会导致锅内的菜煎糊,影响口感。
公告号为CN2038980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炒锅的防火防溅装置,在锅柄上固定设置挡火板,由于挡火板是固定设置的,遮挡的面积十分有效,无法避免油溅到灶台上,并且,如果继续炒菜的话也无法避免手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油水四溅的防油溅炒锅,该防油溅炒锅能够有效防止手烫伤以及污染灶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防油溅炒锅,包括锅体、锅柄和透明的锅盖,所述锅盖转动设置在锅体上,锅盖上端中心设置有一开口,开口上盖合有一辅助盖,所述锅体和锅盖之间设置有一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锅盖和锅体固定,在转动轴承和锅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在锅盖上自锅盖中心向边缘凹陷设置有供锅铲穿过的通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锅体开口处凹陷的环槽、固定于转动轴承外圈且与环槽穿插配合的插环、插环上绕插环周向间隔设置的通孔、环槽两侧内壁上设置的与通孔正对的螺纹孔以及依次穿过环槽外侧的螺纹孔、通孔和内侧的螺纹孔进行紧固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通槽上设置有可打开或者关闭通槽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一片伸缩片,锅盖内壁于通槽的两侧凹陷有滑槽,所述伸缩片的两侧向上垂直设置有与滑槽嵌合滑移的滑片。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滑槽的截面形成为内大外小的T形或者梯形,所述的滑片的截面形状设置成与滑槽配合的T形或者梯形。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滑片上设置有便于手拨动的拨块。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的紧固螺栓远离锅体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手转动的转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锅盖可拆卸设置在锅体上,并且通过转动轴承实现锅盖与锅体的360°旋转配合,并且通过在锅盖上设置通槽便于锅铲炒菜,结合通槽和转动轴承,锅铲能够沿着通槽上下以及沿着锅体360°翻炒,翻炒效果好;通过在通槽上设置伸缩组件,进一步杜绝油自通槽溅出;通过在锅盖上端中心设置开口,用于导烟和倾倒食材,该防油溅炒锅便于翻炒、并且能够有效避油溅导致的灶台污染和手烫伤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油溅炒锅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油溅炒锅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油溅炒锅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1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