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0097.7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垣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四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7F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终端 闸机 信息交互模块 管理系统 智能物品 通道式 处理器 红外检测模块 开关控制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 处理器操作 无人化管理 信息显示屏 出口闸机 动态管理 检测模块 进口闸机 物品管理 信号连接 状态判断 检测物 可检测 可显示 数据库 衔接 客户 销售 | ||
一种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数据库,还包括地面终端,所述地面终端包括进口闸机和出口闸机及控制二者的闸机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地面终端还包括可检测闸机内人员通过的红外检测模块,对通过闸机人员进行识别的身份识别模块,及对通过闸机物品上RFID标签进行识别的RFID检测模块;所述地面终端还包括可显示识别和处理器操作结果的信息交互模块;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面终端上的信息显示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地面终端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次同时检测物RFID标签和物品持有人的识别,并通过闸机状态判断,将物品管理状态及客户进行衔接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借还或销售业务的无人化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物品借还管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图书馆档案馆已有的无人自助借还机和商店商场已有的无人自助售货设备,基本是通过触屏或按键控制设备操作。其结构基本为台式面板。工作原理是改变物品上附属的RFID电子标签防盗位,从而实现RFID门禁检测控制。现有技术的这种自助式操作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接触式操作,使用学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借还物品过程相对费时,单个用户完成借还书流程平均用时在30秒以上,通关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数据库,还包括地面终端,所述地面终端包括进口闸机和出口闸机及控制二者的闸机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地面终端还包括可检测闸机内人员通过的红外检测模块,对通过闸机人员进行识别的身份识别模块,及对通过闸机物品上RFID标签进行识别的RFID检测模块;所述地面终端还包括可显示识别和处理器操作结果的信息交互模块;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面终端上的信息显示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地面终端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和数据库位于云端。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包括人像识别模块和辅助识别模块,所述辅助识别模块为身份证读写器或二维码扫描器。
进一步的,在闸机中央的闸机机体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仰倾的两组窗口,在进口闸机的进闸方向窗口面和出口闸机的出闸方向窗口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信息显示屏和所述人像识别模块的人像识别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信息交互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地面终端上的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地面终端包括位于两侧的检测门,所述检测门中央设置有闸机机体,所述RFID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位于所述检测门上。
优选的,所述闸机为一进一出式棍闸。
优选的,闸机机体前后两端面分别具有一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上设置有出入标识。
优选的,所述闸机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和移动的底座。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道式智能物品借还管理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一次同时检测物RFID标签和物品持有人的识别,并通过闸机状态判断,将物品管理状态及客户进行衔接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借还或销售业务的无人化管理。
二.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非接触无感式借还物品和销售物品、特别是应用于图书管理领域,出门即可完成借书、进门即可完成还书, 大幅提高了购买或借阅商品的功能和体验。
三.相对传统无人自助借书机或自助售货机人均业务耗时近1分钟,本
机人均耗时在2-3秒,其业务处理速度和通关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
四.本实用新型应用场景简单,安放在门口即可,既不影响正常通行,又能实现有效管理和监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四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四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00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