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6134.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韩小伟;尹紫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格斯特滤清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44214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家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底座 集油 内壁 本实用新型 排油孔 顶盖 侧壁 侧面 旋风式分离器 顶部设置 内壁相切 上下两端 油气分离 纵向分布 辐射状 漏斗状 圆筒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风式分离器,包括分离底座、顶盖;所述分离底座顶部设置有顶盖,分离底座侧壁设置有侧面入口,分离底座底侧设置有排油孔;所述分离底座内壁设置有集油筋;所述分离底座下半部分的形状为漏斗状,分离底座上半部分为圆筒状;所述分离底座上半部分侧壁设置有侧面入口,侧面入口与分离底座内壁相切;所述分离底座内设置有集油筋,集油筋沿分离底座纵向分布,集油筋连接分离底座上下两端;多个所述集油筋从排油孔内壁经分离底座内壁呈辐射状。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油气分离能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式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具有提升油气分离能力的旋风式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技术中,分离效率是分离器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当窜气中的油滴大小直径小于10微米时,可将该油滴的分离称为精油过滤,常用一些分离阀来实现其分离功能。当前采用的分离器结构复杂,效果不佳,分离器排油口内的油滴容易被再次带回分离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油气分离能力的旋风式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风式分离器,包括分离底座、顶盖;
所述分离底座顶部设置有顶盖,分离底座侧壁设置有侧面入口,分离底座底侧设置有排油孔;
所述分离底座内壁设置有集油筋;
所述分离底座下半部分的形状为漏斗状,分离底座上半部分为圆筒状;所述分离底座上半部分侧壁设置有侧面入口,侧面入口与分离底座内壁相切;
所述分离底座内设置有集油筋,集油筋沿分离底座纵向分布,集油筋连接分离底座上下两端;
多个所述集油筋从排油孔内壁经分离底座内壁呈辐射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式分离器,具有提升油气分离能力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窜气从侧面入口进入分离底座内腔,窜气经与分离底座相切的侧面入口进入分离底座内腔做旋转运动,窜气中的空气与油滴的惯性矩不同,空气与油滴分离,随后空气从中心孔排出该分离器,油滴沿分离底座内壁从排油孔排出进入与该分离器连接的发动机曲轴箱内部,继续参与发动机润滑;
窜气经与分离底座相切的侧面入口进入分离底座内腔做旋转运动,油滴被甩在侧壁,分离过后的干净气体从上部中心孔流出;
多个所述集油筋从排油孔内壁经分离底座内壁呈辐射状;所述集油筋增强该分离器的收集油滴能力;若分离底座内壁设置为光滑结构,油滴收集能力有限,而且收集起来的油滴容易被旋风再次带出;集油筋阻挡空气再次将油滴带出,使分离出的油滴有效收集起来,并根据集油筋走向,将油滴顺延流至底部排油孔。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分离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式分离器的分离底座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风式分离器,参见图1-4,包括分离底座1、顶盖2;
所述分离底座1顶部设置有顶盖2,分离底座1侧壁设置有侧面入口11,分离底座1底侧设置有排油孔12;
所述分离底座1内壁设置有集油筋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格斯特滤清系统(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格斯特滤清系统(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6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