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7225.0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8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氧器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44284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毓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筷体 砂层 筷子 防污染 凸块 左端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材质 筷体端部 摩擦系数 内部设置 新型防滑 重力原理 桌面接触 防滑落 铜材质 向下压 打滑 夹菜 喷涂 抬起 下角 清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滑防污染筷子,包括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和第三筷体,所述第一筷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第一筷体的左下角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筷体固定于凸块的左端,所述第三筷体安装于第二筷体的左端,且第三筷体的外表面连接有涂砂层。该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设置第三筷体的端部喷涂有一层40mm长的涂砂层,涂砂层可以增大第三筷体端部外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避免夹菜时打滑,设置第二筷体要比第三筷体和第一筷体都粗,当整个筷子平放在桌面上时,由于第一筷体为不锈钢材质或铜材质构成,重量要比第三筷体的重量重,根据重力原理,第一筷体会由于重力大向下压,而将第三筷体抬起,从而保护第三筷体不与桌面接触,保持第三筷体的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项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条棍,可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形状或方或圆各异,多用作餐具,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市场上的筷子放置在桌面上时,夹菜端与台面直接接触,容易使筷子上粘上桌面上的灰尘,再次使用很不卫生,且市面上的筷子在夹菜时,菜品容易与筷子之间打滑,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筷子放置在桌面上时,夹菜端与台面直接接触,容易使筷子上粘上桌面上的灰尘,再次使用很不卫生,且市面上的筷子在夹菜时,菜品容易与筷子之间打滑,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包括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和第三筷体,所述第一筷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第一筷体的左下角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筷体固定于凸块的左端,所述第三筷体安装于第二筷体的左端,且第三筷体的外表面连接有涂砂层,所述第三筷体的左下角设置有筷底部,所述第一筷体的右上角设置有筷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筷体的结构为不锈钢结构或铜结构,并且第二筷体和第三筷体的结构为竹子结构或木料结构或环保塑料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凸块的尺寸相吻合,且第一筷体通过凹槽与凸块与第二筷体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涂砂层的长度为40mm,且涂砂层与第三筷体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筷底部的横截面结构与第二筷体的横截面结构均为正方形结构,且筷底部的横截面边长比第二筷体的横截面边长短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新型防滑落防污染筷子设置第一筷体由不锈钢材质或者铜材质构成,如果为不锈钢材质构成,则第一筷体的外表面做抛光处理,如果为铜材质构成,则在第一筷体的外表面做镀金处理,都可保持第一筷体的表面光滑,使得握感更加舒适,同时第二筷体和第三筷体由竹子、木料或者环保塑料材质构成,使得第二筷体和第三筷体的重量都较轻,减轻使用者握持时对手部产生的压力,避免筷子过重给使用者造成不适;
2.设置凹槽与凸块之间的尺寸相互配套,使得凸块可以卡在凹槽的内部,通过凹槽与凸块之间的卡合作用来连接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使得第一筷体和第二筷体之间可以拆卸,当第二筷体受损时,可以进行更换,设置第三筷体的端部喷涂有一层40mm长的涂砂层,涂砂层可以增大第三筷体端部外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得使用者在夹菜时,菜品与第三筷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避免夹菜时打滑;
3.设置第二筷体要比第三筷体和第一筷体都粗,当整个筷子平放在桌面上时,由于第一筷体为不锈钢材质或者铜材质构成,重量要比第三筷体的重量重,根据重力原理,第一筷体会由于重力大向下压,而将第三筷体抬起,从而保护第三筷体不与桌面接触,避免桌面上的灰尘污染第三筷体,保持第三筷体的清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氧器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氧器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7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