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6325.1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2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刚;梅晓腾;张骞;李萌;陈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朝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层 塑形板 路基 变形特性 模拟测试系统 底板 后侧板 前侧板 移动车 本实用新型 直线轨道 应力应变传感器 建设装置 实时观测 填料空间 铁路施工 应力应变 制动机构 转动连接 制动器 敞口 土体 围合 岩土 力学 轨道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铁路施工建设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直线轨道、底板、两个移动车、两塑形板以及前侧板和后侧板,底板位于两直线轨道下方,塑形板与移动车转动连接,移动车设有轨道制动机构以及塑形板制动器;前侧板、后侧板、底板和两塑形板围合形成用于填置红层路基的敞口填料空间,塑形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层应力应变传感器。借助本实用新型的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试验者可以快速完成红层路基层状岩土的模拟,并实时观测各层土体的应力应变情况,从而通过模拟实现快速了解红层路基力学变形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施工建设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的部署,几乎通过了所有特殊土区域。红层是指外观以红色调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地层。红层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开裂等特殊的工程特性,属典型的易滑地层。在雨季,红层地区经常发生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
列车通过以红层为路基的线路时,列车荷载对路基的动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基床部分。动应力、动位移和加速度是研究路基动态响应的主要参数。现场测试是研究线路整体结构动力特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确定铁路路基结构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进而对设计进行优化,有着其他试验手段和理论计算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试验费用很高,并且实验周期长,现场测试的方法在铁路建设中很少被采用,而现有的层状岩体模拟实验模型制作过程又较为繁琐,且不能快速了解层间受力变形情况。因此为了验证在列车荷载条件下对红层路基的影响,设计一种能够快速了解红层路基力学变形特性(层间受力变形情况)的模拟测试系统成为了时下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快速了解红层路基的层间受力变形情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包括直线轨道、底板、两个能够在所述直线轨道上移动的移动车、两个分别由所述移动车驱动并能够沿所述底板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塑形板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板前后两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直线轨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铁轨构件,所述底板位于两所述直线轨道下方,所述塑形板与所述移动车转动连接,所述移动车设有用于制动的轨道制动机构以及用于阻止所述塑形板相对于所述移动车转动的塑形板制动器;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底板和两所述塑形板围合形成用于填置红层路基的敞口填料空间,所述塑形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层应力应变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红层路基动力变形特性模拟测试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底部且用于支撑所述直线轨道的轨道支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且用于支撑所述底板的轨道底板支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柱体底部并与所述柱体螺纹连接的地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包括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本体上的四个车轮,所述轨道制动机构包括能够与所述直线轨道抵接的制动螺栓以及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与所述车本体相连,所述承托架上设有与所述制动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还包括与所述车本体相连的固定轴以及套接在所述固定轴的外周并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的转筒,所述转筒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塑形板的插槽,所述塑形板制动器包括固设在所述车本体上的固定部以及用于使所述转筒与所述固定轴抵接固定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塑形板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转筒上的抵接螺栓13安装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塑形板制动器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塑形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板抵接的抵接摩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6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减震胶减震性能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安全的玻璃冲击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