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浮针式导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6204.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8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6 | 分类号: | F28F9/26;F28F9/013;F28F19/00;F28F19/01;F24T10/2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7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器 井下 针式 水源热泵系统 导引管 连接管 双控式 支撑杆 浮子 装配 沉积物 支撑杆下部 地下水位 工程领域 固定浮子 固定配重 配套部件 热泵系统 热交换器 一端连接 配重体 双向泵 下端口 滤网 阻塞 配套 | ||
井下浮针式导流器属于热泵系统利用工程的范畴,尤其属于一种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配套利用工程领域。井下浮针式导流器,由配重体、支撑杆、浮子组成,其特征是:支撑杆下部固定配重体,支撑杆上部固定浮子,浮子上装配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连接导引管,另一端装配滤网。该实用新型作为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的配套部件;可以有效规避导引管下端口在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下触底,使井下沉积物进入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造成阻塞和破坏。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属于热泵系统利用工程的范畴,尤其属于一种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配套利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节能效果都非常明显,已经越来越被认可。不同类型的热泵压缩机机组都形体和结构各异,通用型不强,往往造成资源浪费;再则,现行的水运热泵系统中地上循环水泵的长期运行,易造成劳损,同时损耗电能提高使用成本。冬季,热泵机组防冻维护也存在困难,地上设置占用空间,也有噪音污染。为了规避以上问题,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了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该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是悬浮在水面上运行,属于半潜式工作状态,该系统匹配的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下端匹配有导引管,导引管末端延伸到水井底部。
地下水位因季节不同会发生变化,如果地下水位降低,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整体就会随着地下水面下沉,这样,导引管末端容易触底,井底的沉积物就会被抽上来进入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造成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内部盘管阻塞或冲刷损坏,降低系统使用寿命和热交换效率,因此设计能防止导引管触底的进水口导引装置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所需,公司研发人员经过缜密设计,特设计了这种井下浮针式导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井下浮针式导流器,由配重体、支撑杆、浮子组成,其特征是:支撑杆下部固定配重体,支撑杆上部固定浮子,浮子上装配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连接导引管,另一端装配滤网。
如上所述,浮子是由塑胶制成或金属板材焊制而成的密闭容器,下部预留支撑杆连接孔,中间预留连接管装配孔;连接管呈“L”形,一端装配在连接管装配孔上,连接管能够在连接管装配孔中转动。
如上所述,井下浮针式导流器处于水中时,在浮子的悬浮力和配重体的重力作用下,使支撑杆始终竖立在水中;即使配重体沉到井底,浮子上的连接管也会悬浮在支撑杆上部。
如上所述,连接管连接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的导引管下端口后,随着地下水位下降,配重体首先触底,导引管下端口始终悬浮在支撑杆上端的浮子上,避免了井底的沉积物进入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造成阻塞和破坏。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作为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的配套部件;可以有效规避导引管下端口在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下触底,使井下沉积物进入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造成阻塞和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2是该实用新型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配重体 2支撑杆 3 浮子 31 支撑杆连接孔 32 连接管装配孔 33连接管 34 滤网 4 导引管 5双向泵式水下热交换器 6 双控式井下水源热泵系统 7井下浮针式导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井下浮针式导流器(7),由配重体(1)、支撑杆(2)、浮子(3)组成,其特征是:支撑杆(2)下部固定配重体(1),支撑杆(2)上部固定浮子(3),浮子(3)上装配连接管(33);连接管(33)一端连接导引管(4),另一端装配滤网(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滨州市火努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6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射流换热器管束
- 下一篇:一种空冷器顶部膨胀水箱的排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