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行走于基坑支撑梁的操作平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6010.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亚强;李绍平;邱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12211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峻 |
地址: | 30034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框架 行走机构 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 定位组件 滑动组件 定位板 定向轮 操作平台装置 凹槽设置 滑动安装 基坑支撑 施工过程 下部空间 左右两侧 承载板 可行走 移动 搭设 挂设 支架 吊环 容纳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行走于基坑支撑梁的操作平台装置,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平台框架上设置的行走机构;所述平台框架顶部设有吊环、底部设有承载板,平台框架中部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梁的凹槽;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平台框架上对应凹槽设置的滑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平台框架上设置的定向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平台框架上对应定向轮左右两侧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滑动安装在平台框架上。本实用新型创造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可以快速挂设到支撑梁上使用,并且通过在平台框架上设置的行走机构,这种装置还可以在支撑梁上稳定的移动,克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搭设支架繁琐、移动不方便、占用下部空间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操作平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行走于基坑支撑梁的操作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撑梁底部一般采用混凝土作为梁下部垫层,在梁下部土方开挖后,其底部均会粘粘大量的混凝土垫层,而该混凝土垫层与基坑支撑梁非整体结构,在震动、撞击等外力作用下均有掉落的可能,从而会对下方的人员及机械造成一定的伤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基坑支撑梁底部混凝土垫层的清理是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工艺上,清理基坑支撑梁底部混凝土工作一般在梁底部土方开挖完成后采用搭设临时操作平台进行清理,这就要求支撑梁底部土方开挖完毕并且平整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一段区域清理完成后,操作平台的移动也存在一定的不便,不仅施工成本较高,而且操作平台的反复移动也影响施工效率,对工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该清理工作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简便、不受基坑支撑梁底部场地限制的可移动式操作平台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可行走于基坑支撑梁的操作平台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行走于基坑支撑梁的操作平台装置,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平台框架上设置的行走机构;所述平台框架顶部设有吊环、底部设有承载板,平台框架中部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梁的凹槽;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平台框架上对应凹槽设置的滑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平台框架上设置的定向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平台框架上对应定向轮左右两侧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滑动安装在平台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框架上设有T型滑槽,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T型滑槽匹配的滑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上设有螺杆,螺杆一端固定在滑动部上,另一端伸出平台框架且通过螺母固定在平台框架上;所述平台框架上设有与T型滑槽连通的滑道,该滑道的长度方向与T型滑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杆与滑道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框架上对应凹槽的位置设有用于顶住支撑梁的支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平台框架上对应设置的数个弹簧支架、以及弹簧支架上转动安装的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上朝向定向轮的一侧设有若干滚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可以快速挂设到支撑梁上使用,并且通过在平台框架上设置的行走机构,这种装置还可以在支撑梁上稳定的移动,克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搭设支架繁琐、移动不方便、占用下部空间等缺点;这种装置可不受基坑支撑梁底部场地限制,工人利用这种装置可以有效并及时的清理基坑支撑梁底的混凝土垫层,保证后续施工工序安全的进行,同时不占用基坑支撑梁底部生产作业空间,可与其他作业穿插进行,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发明创造通过滑动调整两个定位板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定位板进一步限制住装置的横向移动,从而确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在支撑梁上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不仅可以防止装置损坏支撑梁,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便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6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