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源宽带混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5611.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5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梅;张颖;司梦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D7/16 | 分类号: | H03D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11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宽带混频器 本实用新型 全频带 无源 隔离度指标 本振巴伦 变频损耗 感性补偿 接地网络 射频巴伦 射频端口 隔离度 混频器 通信系统 本振 带宽 感性 恶化 应用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源宽带混频器,包括:本振巴伦、射频巴伦、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感性补偿单元、有损感性接地网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带宽比1:7以内的混频器,在不影响全频带变频损耗的基础上,隔离度恶化的点被有效的抑制;在本设计方案的全频带内,本振射频端口隔离度指标得到了优化,可以很好的满足宽带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源宽带混频器。
背景技术
混频器在通信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实现频率变换的关键器件。在集成电路领域,无源混频器由于其端口隔离度较好、带宽较宽、无需直流供电等优点,是很多场景的优先选项。由于其需要比较大的本振驱动功率,因此,在应用中,本振端口与射频端口之间的隔离度指标尤为重要。因为其若通过射频端口泄露出去,再经过天线反向辐射出去,会造成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更进一步,可能再从天线接收回电路,造成自混频以及信号阻塞(灵敏度退化)等问题,严重干扰后级电路。
传统的无源混频器,大多数采用二极管作为核心器件,综合考虑到线性度、带宽、隔离度等指标,双平衡结构是优先的选择。如图1所示,该传统电路结构,可以实现一定带宽内性能比较好的混频器设计。实现双平衡结构,就需要使用到巴伦电路,常使用的巴伦是由两段电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耦合微带线构成,其在50欧姆匹配环境,可以实现超宽的带宽,但是二极管作为单向导通器件,很难与巴伦电路之间实现宽带的匹配,而巴伦电路是决定本振与射频端口隔离度指标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宽带(一般带宽比大于4)无源双平衡混频器,在整个频带内,都会有一段频带间的隔离度指标比较差,如图2所示。隔离度指标最差的点在-20dB,很难实现全频带的隔离度指标优化。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路结构,专门针对宽带混频器,可以在不影响混频器工作带宽的前提下,实现宽带混频器全频带内较好的本振与射频端口间隔离度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源宽带混频器,本振射频端口隔离度指标得到了优化,可以很好的满足宽带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宽带混频器,包括:本振巴伦、射频巴伦、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感性补偿单元、有损感性接地网络;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路,本振巴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一端通过感性补偿单元、有损感性接地网络与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射频巴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
优选的,感性补偿单元串接在本振巴伦的+90°输出端与二极管回路间,该单元由第二片上螺旋电感L2实现;有损感性接地网络并联于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连接点处,由第一片上螺旋电感L1和片上电阻R1并联后一端接地实现。
优选的,对于带宽6-26.5GHz的宽带混频器,第二片上螺旋电感L2的感值为0.2nH~0.5nH之间。
优选的,对于带宽6-26.5GHz的宽带混频器,片上螺旋电感L1的感值在3nH~5nH之间。
优选的,对于带宽6-26.5GHz的宽带混频器,片上电阻R1的阻值在500~600欧姆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实现带宽比1:7以内的混频器,在不影响全频带的变频损耗的基础上,隔离度恶化的点被有效的抑制;在该混频器全频带内,本振射频端口隔离度指标得到了优化,可以很好的满足宽带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带来上述有益效果的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混频器带宽比可以达到1:7。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混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混频器结构隔离度指标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5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00MHz正弦波信号发生电路
- 下一篇:一种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