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4095.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5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贺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室 废液排放通道 废液接口 氢化反应 进样管 废液排放管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氢化物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 废液排放 进样装置 穿过 分析检测技术 金属元素 向上延伸 痕量 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样装置,包括雾化室,所述雾化室包括雾化室本体、废液排放通道和氢化反应进样管,雾化室本体与废液排放通道相连通,氢化反应进样管一端穿过废液排放通道和雾化室本体并进入雾化室本体上部;废液排放通道包括废液接口管和废液排放管,废液接口管与废液排放管相连通,氢化反应进样管穿过废液接口管并向上延伸穿过雾化室本体,氢化反应进样管与废液接口管之间形成废液排放腔,废液排放腔与废液排放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氢化物发生器和ICP‑AES连接的功能,在使用时,氢化物发生器与ICP‑AES联用,可以满足痕量砷、汞与多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非常成熟,应用也很广泛,适合材料类、环境类、医药类、地质矿产、农业等样品的定性及定量测定。其进样系统大体一致,样品溶液通过雾化器雾化,进入雾化室充分混合后进入矩管。各仪器厂家雾化室结构有球形、梨形、锥形等,分不同材质以玻璃为主,以适用于不同的样品。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测定多种元素,例如砷、锑、铋、汞、铜、铅、锌等,既有痕量元素,又有常量微量元素,遇到这种情况使用氢化物发生与ICP-AES联用技术,就需要来回拆装进样管路,先使用原有ICP-AES进样雾化系统测定多种金属元素,在砷、汞等痕量元素含量低,直接测定灵敏度满足不了需要时,将ICP-AES雾化进样系统拆除,使用氢化物发生与ICP-AES联用测定痕量砷、锑、铋、汞等,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痕量砷、汞与其它多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时,来回拆装进样系统造成不便。
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进行了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氢化物发生器与ICP-AES联用时,来回拆装进样装置以满足痕量砷和其它多种金属元素测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样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样装置,包括雾化室,所述雾化室包括雾化室本体、废液排放通道和氢化反应进样管,雾化室本体与废液排放通道相连通,氢化反应进样管一端穿过废液排放通道和雾化室本体并进入雾化室本体上部;
所述废液排放通道包括废液接口管和废液排放管,废液接口管与废液排放管相连通,氢化反应进样管穿过废液接口管并向上延伸穿过雾化室本体,氢化反应进样管与废液接口管之间形成废液排放腔,废液排放腔与废液排放管相连通。
还包括氢化物发生器和雾化器,氢化物发生器通过氢化反应进样管与雾化室相连通,雾化器通过雾化器管道与雾化室本体一侧与相连通。
所述废液排放管端部和废液软管相连通,废液软管外径长度为2-5mm,内径长度为0.5-1.5mm。
所述氢化反应进样管一端进入连接弯头内部,连接弯头包括横向连接管和竖向连接管,横向连接管和竖向连接管相连通并呈“Γ”状,氢化反应进样管端部出口设置于竖向连接管内部并靠上部位置处,氢化反应进样管端部出口距离雾化室本体上边缘距离为30-50mm。
所述雾化室本体下部连通设置有雾化废液进入管,雾化废液进入管的出口与废液接口管的入口相连接,雾化废液进入管的外径长度为4-10mm,内径为2.0-3.0mm。
所述氢化反应进样管包括第一进样管和第二进样管,第一进样管和第二进样管相连通,第二进样管设置于第一进样管一侧并且与第一进样管相倾斜设置,第一进样管设置于废液接口管内,
所述氢化反应进样管为塑料软管,其外径长度为1.0-1.5mm,内径长度为0.7-1.2mm,总长度为150-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未经河南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4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