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6920.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晓敏;何起利;蔡健明;洪鑫;韦星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初期雨水 污染物 带系统 二级处理单元 截流 一级处理 降雨 本实用新型 污染物处理 生态 流动路径 受纳水体 污染负荷 美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它包括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所述二级处理单元的最高端位于一级处理单元的最高端的下方。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同时具备处理降雨初期在路面形成的污染物和道路美化的功能。具有较长的污染物处理的流动路径,可充分延长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处理时间,进而强化对降雨初期在路面形成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降低此类污染物对于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在降雨初期形成的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道路初期雨水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然地面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为沥青或水泥等硬质铺装路面。由于硬质路面的渗透系数远小于自然地面,导致降雨过程中雨水无法由路面渗透至地表以下,进而积聚在道路表面。路面积聚的雨水污染成分复杂,汇集了空气中的尘埃和大气污染物、以及路面上由于机动车辆及行人活动而产生的大量金属、碳氢化合物、橡胶和燃油等对环境危害大的污染物质。
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冲刷地表污染物,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快速增高;降雨中期,随着污染物的流失及降雨量的持续增加,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对初期雨水水质进行检测发现,初期雨水中的污染指标(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含量NH3-N、总磷TP)的最高值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指标。
若不对初期雨水采取任何污染削减措施,则最终进入河道的初期雨水会对水体产生巨大的冲击负荷,造成水环境污染。
目前,对道路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雨水末端治理,包括末端初期雨水分流技术、异位强化处理技术。在当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满负荷运行的环境下,污水处理厂已无法再容纳末端初期雨水分流产生的污水,虽然雨水分流的方式所得处理效果好但却不适用于大多数城市。而异位强化处理技术则借助成套设备的力量处理初期雨水,设备会占用额外的土地,并且会产生额外的设备维护费用。
随着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初期雨水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该技术以初期雨水在植草沟或截污绿化带内短暂停留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存在污水处理时间短的问题,而且此类技术不涉及利用植草沟延长初期雨水的流动路径的技术手段,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处理床中填料、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使得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降雨初期形成的路面初期雨水在处理床中的流动路径,由此得到一种能增加处理降雨初期形成的路面初期雨水的处理时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包括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所述二级处理单元的最高端位于一级处理单元的最高端的下方,所述一级处理单元包括生态处理床Ⅰ和分隔组件,所述生态处理床Ⅰ设有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植物层Ⅰ、沸石层Ⅰ、砾石层Ⅰ、碎石层Ⅰ、砾石层Ⅱ,所述分隔组件包括隔水板、集水管和布水管,所述隔水板插入在生态处理床Ⅰ中且隔水板穿过沸石层Ⅰ、砾石层Ⅰ、碎石层Ⅰ、砾石层Ⅱ而上端位于沸石层Ⅰ表面、下端嵌入在土层中,所述集水管和布水管嵌入在沸石层Ⅰ中,所述集水管位于隔水板的一侧、布水管位于隔水板的另一侧,所述集水管和布水管上设有通孔,所述集水管和布水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位于隔水板的一端,所述集水管位于布水管的上方,所述分隔组件间隔分布在生态处理床Ⅰ内,所述二级处理单元包括生态处理床Ⅱ和排水管,所述生态处理床Ⅱ设有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植物层Ⅱ、沸石层Ⅱ、砾石层Ⅲ、碎石层Ⅱ、砾石层Ⅳ,所述排水管嵌入在砾石层Ⅳ中,所述一级处理单元上最低处的分隔组件的布水管的一端分布生态处理床Ⅱ的上方,所述排水管上也设有通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作为处理路面初期雨水的生态截流带系统排水口与外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6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物强化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