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6001.3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4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涂满红;王建凯;曹云昌;李峰;沙奕卓;周丹;王君;尼玛卓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G01C13/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11605 北京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旭辉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基站 协同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设备控制器 观测 地球物理参数 观测模式 设备组成 实时观测 虚拟网络 远程传输 远程控制 综合监测 大区域 海域 联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包括:多个GNSS‑R设备;设备控制器,被设置为用于基于网络基站接收每个GNSS‑R设备远程传输的数据或远程控制GNSS‑R设备;其中,设备控制器与多个GNSS‑R设备构成基于网络基站的虚拟网络。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网络基站将多个区域的GNSS‑R设备组成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从而形成多站联合观测模式,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全面观测,对大区域地球物理参数的综合监测具有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对观测海域进行实时观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感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种通过测量导航卫星经地球表面介质反射信号特征,最终用于地球物理参数推算的技术逐渐兴起,即为GNSS-R反射信号测量技术。GNSS-R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探测方式,是GNSS应用的一个新兴领域。该定义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欧空局Martin-Neria提出,旨在利用GPS反射信号进行全球海面高度测量。
自GNSS-R技术提出后,国内外研究者对该技术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活动,截至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到海洋遥感,包括有效波高、风场探测、盐度测量;陆地遥感,包括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冰雪覆盖等。此外,GNSS-R技术对极端气候条件具有较好的探测潜能,如台风监测等,近年来,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GNSS-R技术可对石油平台附近的海域进行溢油监测。
但截至目前,GNSS-R所有的实验活动或应用,都是局限于单点单基站运行的,这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形成对较大空间区域的协同观测和全局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其能够有效实现对多个GNSS-R现场基站的协同工作和管理,提升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同时对大区域地球物理参数的综合监测具有更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包括:多个GNSS-R设备;设备控制器,被设置为用于基于网络基站接收每个GNSS-R设备远程传输的数据或远程控制GNSS-R设备;其中,设备控制器与多个GNSS-R设备构成基于网络基站的虚拟网络。
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网络基站将多个区域的GNSS-R设备组成GNSS-R多站协同处理系统,从而形成多站联合观测模式,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全面观测,对大区域地球物理参数的综合监测具有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对观测海域进行实时观测;且通过网络基站,能够对多台站的GNSS-R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相比与以往的单站化设计,提升了装置的综合管理效率,并利用设备控制器,对多台站的GNSS-R设备进行远端控制,有利于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运维,提升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服务器,与设备控制器通信连接,服务器被设置为用于存储每个GNSS-R设备远程传输的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每个GNSS-R设备远程传输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从而形成海洋遥感和陆地遥感等地球物理参数的综合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VPN服务器,被设置为用于架设虚拟网络并为每个GNSS-R设备和设备控制器分配虚拟网络中的IP地址。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基站负责组建局域网络,将多个GNSS-R设备加入至该网络,同时VPN服务器分配GNSS-R设备的IP地址,在对GNSS-R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时,通过各个GNSS-R设备对应的IP地址能够准确定位设备,能够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备控制器为电子手簿、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未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6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管线定位探测用夹钳
- 下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高频探头地质雷达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