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移动的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5928.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9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巧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邮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2;H04B10/275;H04B10/03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王***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角槽 优化装置 插杆 底板 弹性夹板 左叠板 叠板 焊接 分割 本实用新型 方便移动 外壳体 右壁板 右叠板 底部连接 连接螺母 移动装置 后壁板 左壁板 上盖 圆孔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移动的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其组成包括: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具有外壳体,外壳体放在底板上,底板开有左直角槽、后直角槽、右直角槽,左直角槽焊接插杆,后直角槽焊接插杆,右直角槽焊接插杆,插杆分别穿过左叠板、后叠板、右叠板的圆孔、并连接螺母固定,左叠板连接左壁板,后叠板连接后壁板,右叠板连接右壁板,左叠板、后叠板、右壁板扣上上盖,上盖连接左弹性夹板、后弹性夹板、右弹性夹板,底板的底部连接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移动的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由OptiX产品组成的大规模、超大规模网络也越来越多,部分网络一个网关网元所带的网元数已经高达300~400个。对于这些网络,如果不合理地进行DCN网规划,ECC子网的规模过于庞大,超过网元处理ECC的极限能力后,网元间通信出现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势必影响网络的维护性能和安全。
限制ECC组网的原因是①组网规模过大,会造成网络管理DCN的拓扑过大,路由计算速度下降;而且当网络出现变化时,路由广播信息不断在整个网络中广播,可能造成路由不断重算,每个网元的路由表收敛时间不同,有的收敛时间较长,导致管理DCN的拓扑长时间不能稳定。
②光网络组网规模过大后,当光网络出现业务故障时(比如光纤断纤),产生的告警数量会较多,而且传送距离较长。
③无论是从路由信息的传递,还是告警信息的传递,都会造成管理DCN中的数据流量增大,从而造成管理DCN中的关键链路出现拥塞。
④由于在DCN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是有生命期的(缺省为63),也就是说该数据包经过63个中间网元转发后,如果还未到达目的网元就会被丢弃;当网络出现路由变化时,可能出现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路径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数据包在到达目的网元前就被丢弃;另外当一个环或链由较多的网元构成时,如果出现断纤,数据包会经过较长的路径,从而导致数据包在到达目的网元前消失。
⑤大的网络跟小网相比,网络的稳定性较差,而维护网络所花费的开销又会较大;一个大的网络,中间有一个网元脱网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当该网元不可达时,路由信息会广播到整个网络,让所有其它网元都知道该网元已经不可达;这一路由信息的扩散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有可能在此期间,该网元又变为可达的,或者有其它网元又脱网了;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网络不停的振荡;路由信息在网络上不停的传播、扩散,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网络的通信量。
当ECC子网规模过大时,就可能出现较为频繁的网元脱管现象,即在网关界面上看到网元图标变灰。脱管现象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长短和覆盖范围,随着网络规模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同一ECC子网内网元数量过多,可能导致较为频繁的网元脱管现象,即在网关界面上看到网元图标变灰;脱管现象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长短和覆盖范围,随着网络规模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网络断纤倒换等故障出现突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出现ECC通道拥挤堵塞,出现告警延迟上报或者丢失,使得运营商维护出现被动局面。此类现象也随着网络规模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同一ECC子网内网元数量过多,极限情况下可能导致SCC板出现异常复位,直接影响复用段保护倒换等重要功能。
现有的巨网分割优化装置的外壳体只有裸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移动时非常不方便,使用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方便移动的OptiX ECC巨网分割优化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邮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邮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5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功能电力仪表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 下一篇:通信测试系统